【還我教會】教堂拆了,拆不了家

 

文◎李偉良

溫州教堂被粗暴拆掉,不過捍衛過程令三自、家庭教會同氣連枝,促進了合一︰教堂是拆了,神的家卻更形壯大!

中國基督徒經濟學家趙曉說︰「一個有形的十字架被拆,一萬個無形的十字架建立起來;一間有牆的教會被拆,一萬間無牆的教會建立起來!」

「請問老底嘉的弟兄及寧法,並她家裡的教會安。」(西四15)

保羅向一個設在尋常信徒家中的教會問安。教會在尋常百姓家中聚會是常態,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11次這樣的記載。(《還我教會》P.66-68)這情況一直維持了三百年,到君士坦丁才以他異教的思維改變了聖靈對教會的引導。Frank Viola說︰「雖然被猶太會堂與異教殿廟所圍繞,但早期基督徒是世上唯一一群並沒有建立『聖所』來敬拜的信徒……那征服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基本上是一個以家為主的運動。」

「家」在初期教會不單是一個聚會的地點,「家」也用來形容「教會」本身,帶出溫暖、親切、情同手足的神學內涵︰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9)

教會既在家中舉行,自然也該與家一樣溫暖,所以信徒之間互稱為「弟兄姐妹」,師傅門徒之間稱為「父親兒子」。

家的涵義重點在家人緊密連結、永不分離,而不在房子;教會的重點也一樣,在於弟兄姐妹的緊密連結、彼此建立,而不在教堂。我家十年九遷,13歲女兒早已總結出這個道理︰「家,就是我們四口,加行李箱。」

教會之所以強調「無牆」,是說明關係最要緊。聚會地點在教堂也好,在房子也好,在辦公室也好,成員有家人密切的關係才是教會的核心價值。大禮堂的講道單向,具教導作用,但並未促進家人關係,並沒提供機會讓信徒彼此建立。愛筵的消失,也奪走了弟兄姐妹真意相交的機會。

我家才四口,但在泰南我卻租了一棟三千多尺兩層房子,為的就是讓我家成為教會。四年來,我家就是餐廳、旅館與聚會所。眾多的中國人與泰國人,在我們的房子裡找到了家的感覺,也回歸了天父大家庭的懷抱。

如果有一天有人無理收去我的房子,我一樣會憤怒,會抗爭;但我的盼望與喜樂是,這房子只是我家與教會寄居的地方,建築物可以拆去,家與教會卻拆不了。一棟有牆的教堂被拆毀,一萬個無牆的家將會被建立。這就是教會的基因。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梁家麟提出「年輕化」是教會突破關鍵

21/05/2014 – 21 以珥月 5774
  【KRT王希雨報道】香港建道神學院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