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難民的今昔對比


(左起)張洪秀美、前越南船民胡婷香及大女兒
 

【特約記者陳淑安報道】越南船民歷史在香港早已成為過去,昔日曾受助的人不少也找到他們的美滿人生,最近一個關注難民的晚宴,聚集了移居海外或在港定居的昔日越南船民,以及現時滯留在港的難民和尋求庇護人士。

由基督教勵行會、葡萄籐社區服務中心、The Vietnamese Boat People(VBP)Oral History Project(越南船民口述歷史計劃)及由不同教會組成關注難民及尋求庇護者組織Churches Concerned with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合辦的「香港難民──昔日、今日與明日」重聚晚宴,12月4日假葡萄籐教會舉行。

從吸毒到信耶穌的恩典之路

1987年來港的越南籍姊妹胡婷香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她曾在難民營中居住約八年時間。她形容,難民營僅比坐牢好一點點,不可離開限定範圍,每天等人來送飯給她吃,生活十分無聊。

「當時我只有十來歲,認識了一群年紀差不多的同伴,開始學壞。」她坦言,自己在那裡認識同居男友,後來更誕下了女兒。男友有吸毒習慣,令她也染上毒癮。其時,有教會弟兄姊妹進難民營傳福音,並提議她搬到教會宿舍去住。

剎那間,她有感動要作出改變,願意搬到宿舍去。「難民營住了幾千人,沒有自己的空間,宿舍則和幾個姊妹一起住,感覺更像個『家』。當時我十多歲,很多地方需要長輩教導,在宿舍中就可以找到。」她在那裡信了耶穌,靠著禱告的能力,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下戒除了毒癮。

胡婷香更在教會認識了香港人丈夫,婚後生了幾名子女,與大女兒一家五口,生活幸福愉快。她跟丈夫投入事奉,經常幫助身邊的人,不分國籍和身份。「只要是有需要的人,我們都不會拒絕,也不會分辨他們是甚麼人!」

「現在我每年都會回越南三次,在那裡幫助愛滋病人,收養孤兒,並到山區助學,更會到北越探訪街童、麻瘋病人。」除此以外,作為「過來人」,她更透過機構接觸不少吸毒者,關心他們,並講述自己的見證。

問到她是否介意提及自己的過去,她表示,只要能幫助別人改變,她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的過去。「接觸過我的人,十個有十個知道我是越南人,九個都知道我過去的背景,有一個人不知道,只是因為我未有機會跟他說。」她承認,過去也曾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如今信了耶穌後,生命得以改變。「我想將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去榮耀耶穌,令許多吸毒的人有改變,自己就再也不驚。」

國際社會對難民的同情心不如昔日

服侍難民20多年的基督教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向本報記者表示,多年前神呼召她要「使世界變得更好」,便在畢業後開始在英國服侍越南船民,1986年移居香港後,在難民營工作,直至1997年越南船民離開香港。2003年,她眼見香港有許多從非洲、南亞,甚至是俄羅斯來的難民,於是再次開展難民事工。

現時約有8,000名難民滯留香港,境況可能比以往的越南船民更困難。「那時候越南打仗,全世界都接納這些難民,聯合國也將之定為全球的危機,連德國教會亦支持他們,資源並不缺乏。」現今世界各地都有戰爭,各國對難民的同情心下降,不願容納他們。

「他們需要食物,也需要精神上的支持。」難民在逃離本國前,可能曾遇過不少創傷,如強姦、目睹家人被殺等等,需要心理輔導。「他們最想要的,是一個真正的家,沒有迫害、沒有政治。其實他們也不願離開自己國家的,離開不過為了尋求人身安全。」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屯門區教會合辦基督教文化節

08/12/2013 – 5 提別月 5774
  【記者朱蔚欣報道】教會在社區可以透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