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出走 短宣中發現自己


(受訪者提供圖片)
 
 
 

人到中年,大多追求安穩舒適的生活,即使有什麼大計,多數都會留待退休之後實行。一位已屆50之齡的資深社工,卻毅然選擇暫時放下工作,「出走」三個月,踏上「冒險」的宣教之旅,重新發現自己!

文◎特約記者陳淑安

何顯榮以「冒險」來形容自己這個旅程,並非指旅途危險重重,而是因為這次真的走出了他的安全區。任職社工30多年、收入穩定的他表示,自己過往的旅遊經驗,皆是以觀光為主,走馬看花,未能細味當地風土人情。「我希望停留在某些國家,跟當地人有交流。」

不等退休,現在就出走

「我在想自己的人生下半場。」隨著年齡增進,有感於自己身體狀態不復當年,便想到趁著有限人生,一嘗「歷奇」滋味。「香港男人平均活到83歲,假設我最後十年行動不方便,實在可以數算到我還有多少日子。」在基督教社福機構工作的他慨歎,日常服務果效不大,往往容易令人失卻事奉心志與動力,因此亦期望藉著短宣重尋服侍的真義。「我可以怎樣回應神呢?」

「太太起初並不支持,建議我退休後才出發,但我心裡有很深感受,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麼長命。於是我向太太保證,回來後我會一直工作,不會退休!」他向機構申請停薪留職,又主動聯絡宣教機構,自行計劃他的旅程。「我跟差會去,也是『出師有名』,令太太放心。」

今年4月,他終於踏上旅途,先到泰國短游,然後再到馬來西亞,在宣道差會安排下,於當地華人教會中服侍一個月左右。「主要工作包括婦女組、青年組、講座、家庭聚會等等,也頗有社工色彩。」由於普通話是主要溝通媒介,加上他的專業經驗,在那裡的事奉可說是「得心應手」。「很開心,很有成功感,文化衝擊也不大。」

曾修讀神學的他,更有機會在崇拜裡對會眾講道,經驗難忘。唯一比較緊張的,是當時馬來西亞的選舉衝突,令華人與馬拉人的關係張力擴大。但這對他來說並未造成太大困難,反而因為語言上的方便,讓他可自由四處逛逛。

經歷「空虛、寂寞、凍」

結束一個月「輕輕鬆鬆」的馬來西亞短宣後,他回港與妻兒稍聚,然後再次出發。他坦言,馬來西亞的美好經驗,令他以為短宣「不過如此」,沒想到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第二次從香港出發,他先在新疆停留,準備進入一個伊斯蘭教國家。

在新疆期間,他首次真正感到安全受威脅。「從前我以為只有是否『中國人』之分,今次卻第一次覺得自己是『漢人』,因為當地人種族隔閡很深。」他憶述,當地街上隨處可見配槍警員,以備隨時壓制暴亂,氣氛凝重嚇人。短暫遊歷之後,他便進入那伊斯蘭教國家,在差會安排下,在一家接收俄羅斯籍孤兒及單親兒童的兒童院服侍,並在那裡下榻。

「頭幾天覺得非常不錯,空氣好、環境清幽!」可是這種良好感覺並不持久,約一個星期之後,他開始覺得是種「煎熬」。原來,當地人只懂得俄語,令他完全無法跟別人溝通,猶如啞巴一般。「無論文字、說話,語言上都不通,亦沒有報紙、電視。」

「雖然我有歷奇性格,卻也不敢出街,因為怕會迷路,連問路也不會。」他開始感到寂寞、自閉。「天地之大,沒有東西是我掌握到的。」原本亦以為自己能夠獨處,卻發現這跟自己的性格相違。「以前就算獨個在房中讀聖經,也知道出面有人,比較有安全感。這裡雖然也有很多人,卻不能溝通!」覺得辛苦,或許亦跟他的職業有關。「我是個社工,不能跟別人談話,就甚麼都做不到!」在那裡,他完全體會到自己的有限、缺欠、無能。

另一個讓他覺得難受的原因,就是那裡的膳食,天天只吃麵包,以及不合胃口的菜湯。他驚覺,自己的舌頭竟是那麼軟弱。「在香港做社工,無論服侍精神病康服者、弱智人士、戒毒人士,雖然都要放下自己,但受助者始終也是『他者』。然而來到這地方,真正要跟他們一起生活,連自己也身處其中,跟他們吃同樣的東西,過同樣的生活,而那是多麼的乏味!我才明白『道成肉身』的微妙,真的不能講笑!」

「我越住越不耐煩,甚至天天計日子,渴望快些可以離開。」更糟的是,有一次他跟孩子們玩耍時,竟弄傷了腿,要打石膏及臥床休息,失去活動能力,任何集體活動也不能參與。「簡直是空虛、寂寞、凍!」

何顯榮坦言,過程中最令他難受的,並不是環境本身,而是他自己的有限、不達標。「我有很多怨言,也容易忘記使命。聖經中說的『罪』是那麼的真實!我真的要求主赦免!甚至在香港這麼有條件的環境下,我懷疑自己在教會做的,只是一場戲,像個法利賽人。當真的要『道成肉身』時,實在非常難!」他反思到,耶穌作為神的兒子,竟甘願來到世上,過世人所過的生活。「基督的救恩真是無與倫比。」

他曾跟隨差會的短宣隊,到該國南部探訪一間由西方宣教士開辦的民宿,令他感受良多。「他們來自德國、瑞士等地,就衛生情況而言,其祖國必定比當地好很多倍,他們卻願意委身,留在那地方服侍。」由於那是個伊斯蘭教國家,宣教士必須隱藏身份,處處小心,但這亦無礙他們事奉的心志。

不怕「價」低,唯願「值」高

好不容易才結束了這個52天的短宣,何顯榮會合太太兒女,再出發到雲南,參觀宣教機構在那裡經營的社企,最後在7月回港。三個月的旅程,令他重新調整自己將來的計劃,思考生命的方向。「我會找另一份工作,騰出更多時間,每星期有一天做義工。」

「轉工可能帶來人工下調,『價』可能是低了,但『值』卻高了。」

面對中年疑惑,來一次短宣「歷奇」之旅,在穿州過省的歷程中,他感受到眼前的東西都不是永恆,皆因人始終要往更美家鄉去。「人要有多少『價』,才能滿足呢?耶穌的比喻很好,今夜 若要了你的靈魂,人還能做什麼?」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埃及穆斯林也反對穆斯林兄弟會

19/10/2013 – 15 瑪西班月 5774
  巴拿巴基金會國際主任Patr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