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可以審斷別人!?

 

文◎邱清萍

自上世紀60年代始,一粒思想的種子暗暗地播在美國紛亂的時代廣場,然後被一些知識分子在高等學府裡加以灌溉培育,漸漸地,它像蒲公英一樣隨風飄散,成為「潮流文化」的主導,這已長成的思想體系叫做「相對的道德觀」。出乎意料之外,這個否定絕對標準的時代驕子以一副「道貌岸然」的神態,伸出食指來責問別人(特別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你是誰可以審斷別人?」(Who are you to judge?)他卻看不見自己手上另外四蘋手指正指向自己。否定絕對標準的人正以自己或自以為的「寬容」作為絕對的標準來審斷別人,矛盾吧!

人性的滑坡

許多人棄掉真理上的「對與不對」,擁抱感覺上的「快樂與不快樂」,道德就死亡了。沒有了道德,他們仍然不快樂,因為兒女「不孝順」、配偶有「婚外情」、老闆「不公平」、被朋友「詐騙」、保險公司「不負責任」、員工「偷懶」、「天沒有眼」……他們仍然逃不了以「道德是非」指控別人,到底他們是被自己愚弄了,還是被人誤導了?

當然,這群人中間有人會站出來說他們並非不要道德,只是不要「絕對」的道德。道德是相對的,他們這樣說。相對的道德其實是︰我認為的對與錯才是道德,你不能用你的對錯來定我的對錯。他們不自覺自己正在用他們的相對道德來絕對性地審斷那些有絕對標準的人是錯的。矛盾吧!

換句話說,認為道德都是相對的人其實在說︰我說了算;或說︰大多數人說了算;或說︰社會倫常是怎樣就該怎樣。絕對標準並不存在。

我說了算,你也說了算,那麼誰才對?我們需要「第三者」來判斷。就好像兩個人都說自己畫的線是最直的,誰說了算?拿一把尺來比一下就知道了。這把尺就是那「第三者」,是一個在兩者以外的標準。若沒有這標準,人根本無法理性地解決任何爭端,只有「強者為王」的淘汰賽。

若「大多數人說了算」也可當作道德標準的根據,那麼,德國的希特拉殺掉600萬猶太人也不能說是錯的,因為他這樣做,當時是得到本國大多數人的認可與支持。當罪惡行為被大多數人認同,甚至成為律法,就必然符合道德嗎?合法不一定對,不一定合道德,墮胎和同性婚姻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些人認為社會倫常既「是」這樣,那麼這樣就「該」是對的。把「是」與「該」混為一談,社會的「道德標準」只有每況愈下。

相對主義者的困局

相對主義者是那些指絕對沒有絕對標準的人,這樣的人把自己陷入了僵局。因為他們否認有客觀標準存在,他們沒有可靠的根據可以說別人是錯的,也不能稱讚或肯定別人是對;他們憑甚麼爭取人權?是恐怖份子或是自由鬥士,看是誰說的,是那一個社會群體說的!

假如沒有道德標準,一切都是個人的選擇。那麼九一一事件有甚麼錯呢?不過是一撮人的選擇而已,就像我喜歡跑步、你喜歡打球,他們不過喜歡殺人,而且喜歡用這樣的手段殺人而已。你甚至不能用「慘無人道、無人性」的字眼來形容賓拉登一夥的人。對了,美國把賓拉登殺死,你若感到人心大快就是加上了審斷。你是誰啊?

許多相對主義者譏笑基督徒以神和 的啟示為絕對標準,他們說︰假如真有神,世上那會有這麼多不公的苦難?他們根據甚麼審斷苦難是不公的?豈不是在不知不覺間已認定了有一個公平,超越人的「第三者」存在嗎?若沒有絕對的善,也就不可能審斷惡的存在了。

最不可思議的,相對主義者竟高舉「寬容」,並要求人彼此寬容,不要把自己的道德觀點強加於人。他們原來也有絕對的道德標準,就是「寬容」,誰不寬容,誰就是不對。但是他們的寬容其實只是說說而已,因他們只能寬容那些與他們觀點(相對主義)相同的人,而對相異者(客觀的道德標準)則大加討伐。到底誰在強制別人?說穿了就是︰你不可以你的觀點來壓我,但我可以我的觀點來壓你。這算是寬容嗎?

其實寬容是一種美德,但把它絕對化,並為它而消除其他的美德,實在有失公正,也很危險。許多人的「寬容」都沒有經過深思的,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因此,可以在交流中幫助這些「絕對的相對主義者」看見自己站在沙土上,根基並不可靠。例如指出相對主義的自我矛盾,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你不應將你的道德觀強加於人!」
「為甚麼不可以?」
「我認為那是錯的。」
「你現在正是以你的對錯道德標準強加於我呢!」

有一位老師教導六年級的學生說︰世間沒有絕對的標準。有一學生舉手問︰「功課作弊也不是錯嗎?」老師有一點為難,猶豫一下就把腰挺直,擺出一副權威的面孔說︰「我是老師,我不許作弊,所以那是錯的,會受到懲罰。你們在我班裡就要誠實,在外面你們怎樣做我管不了。」

沒有共識的道德標準,只有相對標準,結果就是誰有權(或拳),誰就說了算。難怪有些學生就真的舉拳(權)欺負老師,老師受威脅、被打,甚至被強姦也成為不希奇的事了。

美國前教育局秘書長賓威廉(William Bennett)曾指出公立學校道德教育的危機,特別就不同年代老師最關注的學校問題作一比較。他說︰在1940年代老師們說課室秩序、吃口香糖、不按校規穿衣、隨地丟紙屑等使他們感到頭痛;到了50年後的1990年代,老師們則列出吸毒、酗酒、未婚懷孕、自殺、強姦、攻擊性行為等,是老師們常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

賓氏還指出從1960至1990年的30年間,社會暴力事件上升560%,婚外的生育升了400%,離婚也升了4倍,單親孩子則上升3倍,青少年自殺事件上升2倍。這些有目共睹的社會問題是上一代丟棄神已啟示在人良知裡的「是非之心」的結果。神也知道人的良心會麻木不仁,又以聖經清楚明白的訓示,叫人無可推諉。事實上,這些基本的道德準繩在一些大宗教裡面,如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等都一樣奉為圭臬。

基督徒做光做鹽

或許,有人會問︰美國已經不再是基督教意識主導的國家,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基督徒總不能凡事擺出「只此一家」的姿態。基督徒在後現代、後基督教國家如美國這個多元種族、多宗教的社會,該如何立身處世,在社會做光做鹽,發揮影響力。已故司徒德牧師(Rev. John Stott)的建議可作為借鏡。

他分析有三種途徑(注)︰第一種是強制式(imposition),訴諸政治權威甚至武力。13世紀天主教所設立的異端裁判所,國家統治者與教廷聯手以酷刑懲罰對待偏離正道者,在教會歷史上留下了臭名。這個做法完全不合主耶穌的為人及教導。19世紀美國的禁酒黨倡以法律制裁所有制酒、賣酒及運酒的事業。原初的出發點很好,為了解決酗酒而帶來的家庭與社會問題,而發動的領袖多是福音派基督徒。起初也有些成果,甚至在憲法中加入了「第十八修正案」。但總效果不佳,賣酒業不但不收斂,更變本加厲,成為非法的地下活動。個人的生命與行為不改,法律效果甚微。13年後,羅斯福總統時代要以「第廿一修正法」來廢除前法。

第二種途徑是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是一種「河水不犯井水」的心態,今天仍然有些基督徒認為世界既在魔鬼掌權下,還是不碰為妙,我們只要傳福音救人,專心等候耶穌回來開始新天新地。另一些則認為現代社會既已「世俗化」、多元化,基督徒還是多些寬容就是。司徒德牧師以上世紀納粹黨殺猶太人事件,指出自19世紀以來,大部分德國基督徒把愛國情操絕對化,以致對希特拉煽動「白人至上」的民族感情去殺害600萬猶太人的舉動毫無分辨能力,教會也不能從神的話找到一些原則來發出先知性的警告,教導信徒在社會發出良知的聲音,結果少數神學家如巴特、潘霍華雖發出聲音,卻力量甚微,後者還招惹殺身之禍。

司徒德牧師認為說服(persuasion)是更好的途徑,而且可避免以上兩個極端。神「看見和聽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的哀聲,就「下來」要拯救他們;耶穌道成肉身,33年進入人群當中,一邊傳道,一邊醫病趕鬼,餵飽飢餓的,安慰憂傷的,正是彰顯 絕不是一位「不吃人間煙火、不聞世間事」的神,所以「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途徑不能反映神的品性,是有偏差的「神性觀」(doctrine of God)

另一方面,聖經的「人性觀」(doctrine of man)指出人是按神的形像受造,原是尊貴有良知,能辨別是非;神也賦予人自由的意志可作道德的選擇,且應為自己的行為向這位罰惡賞善的神負責任。因此,民主比強權及獨裁的政治體制(imposition)更靠近聖經的教導。(雖然沒有一個體制是完美的。)我們應以說服的方式教育公眾的良知,正如神透過以賽亞先知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賽一18)教會可以成為社會良知的聲音,教育信徒如何關心社會的議題,按聖經原則塑造輿論。

我們深信神為 所造的人類謀求最大的幸福(申五29、十13、十二28), 所訂立的做人準則,都為使人及他們的子孫得福。神說這些準則「不是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裡,使你可以遵行。」(申三十11、14)。我們不須動輒揮動聖經,處處引經據點來說服他們(因他們根本不信聖經的權威),只要有智慧地把神的準則以現代人能明白的方式演繹出來,訴諸人的良知和理性,指出這些準則對人類社會的益處。更重要的是,基督徒和教會必須活出這樣的生命,產生吸引力,讓世人雖未認識神,卻看見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確是引向幸福之路,而願意謙卑服在神的主權之下。

注︰
參John Stott, 「Our Plural World: Is Christian Witness Influential?」 from 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 4th ed. updated by Roy McCloughry.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2006

(作者為資深文字工作者、美國中信事工專員、基督豐榮團契董事會主席。本文原刊《大使命雙月刊》2013年8月號,蒙作者允准予以轉載,謹此致謝!)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費蘭度博士分享喜樂事奉秘訣

13/08/2013 – 7 以祿月 5773
  【特約記者陳淑安報道】今屆港九培靈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