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後同性戀者無悔的選擇 專訪前同運活躍分子吳英俊


吳英俊認為神認同他最重要
 

吳英俊出席香港書展新書分佈會
 

自小認識信仰,卻在初中時期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16歲第一次發生同性性行為,就不幸染上愛滋病,生無可戀之下,在教會被神的愛觸摸,改變了他的人生。這曲折故事的主人翁吳英俊,近日遠道從台灣而來,在香港書展中跟廣大讀者分享生命奇跡。

圖文◎特約記者陳淑安

吳英俊是「新造的人協會」出版的新書《同志有路》裡的受訪者。臉泛紅光的他,完全不像患病。他溫柔地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彷彿當中提及的艱難、困窘、委屈,不足以使他頹喪下來。如此平安坦然的生命,依仗的是基督的愛。

彷徨中被神的愛捉摸

在傳統教會長大的他,對神的認識來自爸媽的教導,有敬畏神的心,卻沒有實際經驗神的愛。初中時,他開始感到自己喜歡男性,只是還沒有「同性戀」的概念,直至接觸到電影《孽子》,才開始曉得認識其他男同志。哪知道在16歲那年,他第一次跟男性性接觸,便不幸染上愛滋病。

就在彷徨絕望時,他遇上一個牧師,對方的教會專服侍弱勢群體。在那間教會中,吳英俊第一次在禱告中被神的愛觸摸,感到有股暖流像水般,從頭上澆灌進他心中,令他激動萬分。「我知道那就是主耶穌的愛!」他感覺到,這種愛裡面沒有責罵,只有理解、明白,單單是愛!

勇敢離開同性戀圈子

但那時他仍以同性戀者的身份,去爭取很多權利,甚至成為同志運動的活躍分子。直到他慢慢發現,同運的某些訴求,令他不太舒服。「剛剛開始只是自我認同,同性戀的『除罪化』。」後來,同運卻衍生了形形色色的訴求。「再加上所謂雙性戀、跨性別者等,然後還有『酷兒』。」

「不止這些主張,還有就是說,可以有更多伴侶關係,性和愛可以分開等等。」他覺得,這樣的社會運動,已超越了他的道德範圍,令他感覺「怪怪的」。「同性戀的生活,是以『性』為主導的。」在同性戀圈子中,不少人都擁有多個伴侶,令他找不到真正的愛情。

他透露,當時自己也有位相愛的同性伴侶,彼此卻另外有第三者。「我做這些事會有罪惡感,但那圈子中卻不會有罪惡感,大家說好了,就可以出去找第三者。」點點滴滴的不安感,令吳英俊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要這樣生活下去。

他另外找到了一間教會,那裡強調等候神、親近神,並願意接納及關懷同性戀者。「我跟神越來越近,我發現一件事,當我裡面的愛被滿足的時候,被同性吸引的感覺也變弱了。這就是神所說的『兩個律』,你要跟哪個律結合,要作個決定!」靠著神的愛,吳英俊最終勇敢地離開了同性戀圈子。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有這樣的傾向,但不一定要過同性戀生活,這就是一種自由。」吳英俊坦承面對自己的過去,沒有選擇對教會及外界否認自己曾是同性戀者,只是慢慢把自己定位在「後同性戀者」的位置上。

「我是經歷到神的愛之後,知道有種愛不同於世界的愛、不同於男女情愛、不同於男男之愛,它是超過、超越一切的愛。」他強調,「改變」並不是說要變成異性戀,只是不再過同性戀的生活。「獨身其實也是一種恩賜。」吳英俊發現,自己不再被同性戀的生活綁住。

神兒女身份高於一切身份

「神跟我說,你有一個新的身份,就是『神的兒女』,這個身份高過所有地上的弱勢身份!」他表示,所謂「後同性戀者」這身份,只是給自己一個定義,跟同性戀者區分。「我其實不大喜歡標籤,但有時候也有需要,有點像是『政治立場』吧。」

吳英俊更用「後同性戀者」的身份,在網絡、文章中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希望讓有同性戀傾向困惑的人,知道除了進入同性戀圈子外,還可以有其他選擇。沒想到,這樣的分享,竟遭以前在同志運動認識的朋友大力打壓,令他十分傷心。

「我只是說該說的話,後同性戀者是存在的聲音,也有說話的權利、表達自己生命狀態的權利。」他懇切地說︰「我非常希望我過去的同志、同運朋友們,都可以知道我的立場,並且我心裡還是很愛他們的。」

「我經歷過社會壓迫,知道甚麼是被排擠。」他強調,不同決定的人,都應該彼此尊重,又期望彼此間有溝通、對話,讓他可以用「後同性戀者」的身份,自由地向不同團體分享自己的故事。「他們也是受過歧視的,應該明白後同性戀者同樣需要更多寬容。」

從同性戀者、愛滋病患者,到後同性戀者,他受盡種種壓力,唯獨神是他的幫助及力量泉源。「這個社會沒有人認同我,只有我的神認同我,我覺得這樣也夠了。」吳英俊肯定地說。「這信仰真的帶我越過了高山低谷、十字路、寬闊的路。這就是生命,它會走過春、夏、秋、冬。」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Joyce Meyer·享受每一天】我要活出「神」的生活,還是「己」的生活?

18/07/2013 – 11 埃波月 5773
  文◎喬依絲.邁爾(Joyce M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