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Ken Kan、Johnny Wong、Daniel Chan |
![]() 產品附上經文鼓勵靈修默想 |
圖文◎特約記者麥嘉麗
曾往日本宣教的牧師Daniel Chan,發現進到職場的人群中,更能接觸有血有肉的生命,特別是男人在社會上的掙扎。回港後,他帶著職場宣教的信念,伙拍商人Johnny Wong及藥劑師Ken Kan,建立了營商宣教的公司。
在日本宣教的反思
Daniel牧師於1990年神學院畢業,90年代與妻子加入海外基督使團,往日本宣教四年,期間有很多信仰上的反省。
他發現日本男人十分現實及忙碌,若要接觸他們,就要走出教會,進入他們的日常生活。於是,當時他除了教會的固定工作外,更會走到股票公司接觸那裡的男人,與他們建立了朋友關係之後,帶領他們上教會及參加布道會。後來他更透過香港商人的網絡聯繫,與一群日本商人建立了友誼,並成立日本人商人團契「VIP俱樂部」。
這些接觸社會群體的經驗,令他發現日本基督教會在社會邊緣徘徊。基督徒則趨於內向,現實生活壓力令他們在教會裡表現得宗教化,傾向說美麗的聖經話語,信仰某程度上與生活脫節。若要瞭解他們更真實的一面,便要打入無所不在的商業世界。
另一方面,日本人喜歡逞強,卻並不覺得基督教是強者的宗教,因為耶穌在十字架被釘死;故他認為要在屬世表現得比他們優越,方能贏得他們的尊敬。
建立有宣教使命的生意
Daniel牧師99年回港後,輾轉於2003年成立基督教葡萄園教會,並出任主任牧師;同時,又帶職事奉和發展營商宣教。後來他因患腎石入院,治病期間看準了健康產品的市場潛力。
兩年前,他透過一位同樣有職場宣教使命的牧者介紹,認識了從事健康產品市務工作20多年、因信仰理念不合而與生意夥伴拆夥的Johnny Wong,及藥劑師 Ken Kan。後來三人建立了Tentnet ,Johnny任總經理,Ken任首席科研顧問,而Daniel牧師擔任執行董事。
公司的三個使命是宣教、建立職場教會及靈修生活化。
在職場裡,他們有很多機會服侍顧客的屬靈需要,主要是以朋友身份牧養因種種原因未能完全投入教會的人。他以過來人的經歷,專心聆聽他們的處境、掙扎及軟弱,體會他們的痛苦、傷害和憂慮。有時候,以過去在職場的成功例子,安慰鼓勵他們。
Ken說︰「我會對在生意上遇上不信的人表示,我們的團隊有個牧師,若他們正面回應,Daniel牧師便為他們祈禱。他們也很樂意接受。」有一次,一位重要的華裔日本人供應商,在會見一個大客戶之前,要求Daniel牧師為他祈禱;之後,談生意的過程真的很順利。
Daniel牧師指,公司現有8至10人的查經班,另外每月有一次崇拜聚會。
透過護膚產品推廣靈修
Ken表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學習到事事倚靠神,經歷了神出人意外的供應。「在開發生意期間,無意中碰上不少基督徒同路人,建立了團契,並因而聯繫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生意機會。當我們開發頭髮用品時,一些非基督徒竟介紹了三批基督徒生意人給我們,當中包括一家健康食品的大品牌、一間美國草本製造商及顧問服務公司。當我們與他們分享宣教抱負,那些基督徒生意人都樂意與我們合作做生意。」
Johnny表示︰「儘管公司的使命是傳福音,但也是一盤自付盈虧、可持續發展,且具市場競爭優勢的生意。」公司在短短兩年間,已為超過30至40個品牌作代工生產(OEM)、代工加設計管理(ODM)及代工加品牌管理(OBM),生產地更遍及日本、台灣、美國、加拿大及香港。生產多元化的產品包括魚油丸、減肥丸等。
今年初,公司建立了自家品牌Canopy ,此名字蘊含「蔭庇、籠罩,遮擋、四方八面圍繞」的意思。
Canopy 首推的恩典潤手霜,一方面是以推出優質產品實踐「專業之道」;另一方面,是藉著產品傳遞「上帝之道」,透過產品附上的相關經文信息,鼓勵使用者靈修默想、分享心得。這就是透過產品將靈修生活化。
Daniel 牧師解說︰「這種靈修方式源自教會傳統的『靈閱』三步曲︰(一)聯想;(二)運用聖經;(三)不斷操練。」被問及使用者如何認識這個操練時,他表示現已透過其網絡,舉辦了由4至20人不等的靈修工作坊。以此產品為例,他會教導使用潤手霜時,聯想屬靈事物;並於每次使用時,透過閱讀何西亞書六章3節︰「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 。 出現確如晨光; 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進而默想經文中的一些字眼,例如「認識耶和華」是什麼意思?「竭力」是什麼意思?並鼓勵長期操練,得以與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他們夢想開發國內職場及福音點的新網絡。在本地,除個人網絡營銷外,正開發基督教書室及禮品店作為銷售渠道,推廣祝福親友的禮物。
Johnny表示現將這產品的一半盈利捐給某機構作為營運經費,將來也會考慮捐給其他宣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