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達基金會分享會 陳念聰︰賑災,要捐得明智


(圖︰施達基金會)
 

【特約記者麥嘉麗報道】施達基金會於5月9日晚上舉行分享會,題為「捐?不捐?」──再思賑災與捐獻,與來賓分享賑災、重建及防災的理念和實踐。首先,該會總幹事陳念聰醫生引用箴言十七章5節︰「戲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幸災落禍的,必不免受罰。」他表示雖然在神學上對災難有很多不同的詮釋,但呼籲大家仍要捐款賑災,只是要捐得明智。

施達之友趙善榮表示︰「若賑災機構揚言捐款的百分之一百,全到達災民手上,是沒有可能的;因當中必定涉及行政及監察費用。於是惟有在帳目上玩數字遊戲,將必需支出的行政費用,納入其他帳項。」陳醫生隨即補充說︰「完善救災的管理和行政果效,需要15%的行政費支出;當我們申請香港政府的救災支助,只容許5%的款項用於行政費上,施達便要補貼10%。而較長遠的社區重建,需要動用更多人力在災後創傷輔導及教育上,行政費更會高達30至40%。」

香港政府應否為四川雅安賬災捐款一億元給當地政府?趙善榮及分享會來賓普遍認為應推出另一方案考慮,如捐出五千萬給當地政府,另將五千萬捐給非政府救援組織,就可善用後者的救災經驗、彈性及更多元的渠道,並能減低貪污可能造成的浪費。可是這方案被立法會否決。

與四川教會合作賑災的經驗

施達一貫的模式是與當地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合作,開展社區賑災工作。5月6日到達四川雅安地震災區的施達同工,發現只要道路開通,政府及各賑災機構都湧來派發物資,甚至有供應過多的情況出現;且資源過份集中在蘆山和寶興。故此,施達藉著夥伴廣漢教會的社區聯繫,深入被遺忘和忽視的共和村,善用機構有限捐款,幫助他們解決緊急需要。

另外,施達也透過教會取得弱勢社群的名單,確保援助能直接送到那些老弱婦孺及傷殘者;因他們往往由於行動不便,未能取得物資供應。而政府派發的帳篷,出現雨水滲漏情況,災民出現關節痛及起疙瘩的問題,於是施達正籌備援助補救漏水的方法。

陳醫生指出透過當地教會賑災,更能夠扮演和平之子的角色,播種寬恕,是防止未來災禍的最有效辦法。

防災工作被忽略

陳醫生強調短期的救災工作,不及長遠的防災工作來得重要。可是這些長期重建、社區發展及防災工作,大眾傳媒鮮有報道,但其實防災工作才是打破貧窮循環的關鍵。

故此,施達基金會的工作方向,也是救災與重建並重。這些環環相扣的工作,需要長期的委身與服侍。這也是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簡稱UNISDR)的防災理念,重點在於重建國家與社群的抗災能力,透過培訓減低將來災難重現的可能性。

陳醫生表示,教會在這方面比非政府機構更勝任。例如在四川、雲南,他們訓練教會領袖防範泥石流,由他們再訓練其他人,為求達致長遠減災的目的。他又回顧自1950年至今,地震數目相若,但風災及水災則有顯著上升,這是氣候轉變的影響,因此應關注防災工作。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內地首家以琳書房在蘇州 分享基督徒生活文化

12/05/2013 – 3 西彎月 5773
(蘇州以琳書房提供圖片)   (蘇州以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