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恩運動在台灣 瞭解歷史面對挑戰


(左起)莊育銘、謝宏忠、胡維華。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賴中申台北報道】21世紀新靈恩運動的趨勢,包括有機教會的興起、禱告運動復興、敬拜的復興、為以色列禱告,以及信徒合一運動等。iFORUM第9場論壇11月20日假座靈糧山莊舉行,主題為「風隨著意思吹──靈恩運動在台灣本土宣教的挑戰與未來契機」,由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謝宏忠院長主講,系列論壇發起人、淡江教會莊育銘牧師回應,華神胡維華教授主持,大會且發佈一篇由愛修園創辦人陳仲輝牧師所撰特稿︰21世紀新靈恩運動探討。

謝院長首先提出神在20世紀興起靈恩運動的4大原因︰恢復聖靈應有地位、重現基督整全風貌、開啟超自然世界觀,以及動員普世宣教大軍。「連使徒信經中,都只有一句『我信聖靈』;假如我們相信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是同質同榮同尊,那麼神顯然要藉靈恩運動,恢復在過去19個世紀中,最常也最易被人忽略的位格──聖靈。」

他繼續歷述靈恩運動在台灣本土宣教的歷史發展。第一波包括在原住民及閩南人中頗具影響力的真耶穌教會,以及神召會等五旬宗教會,第二波發生於非五旬宗教會的靈恩更新運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1970年代在尖石、復興鄉一帶的泰雅族靈恩復興,以及發生於天主教,屏東萬金天主堂延續至今的「萬金聖神同禱會」。第三波約起自1980年代至今,遍及諸多宗派,並且深刻地影響台灣本土宣教。

謝院長根據自身經歷與所見,也羅列不少靈恩運動對台灣的正面影響︰禱告復興、敬拜讚美、小組教會、權能事奉、牧者合一、職場宣教、遍築祭壇、遍植教會、國家轉化等。「不是這些都沒有副作用、十全十美,而是我們先看它的優點;當然靈恩運動有其缺點,像是太情緒化、個人化,對聖經缺少研讀等。」

「回顧靈恩運動歷史,聖靈造訪時乃在中下階層百姓中,且與社會公義有關。」面對台灣的本土宣教,靈恩運動在未來的挑戰是︰聖徒運動、教會合一、社會公義,以及文化認同等。謝院長舉例說,由黑人牧師威廉西摩(William Seymour)帶動的阿蘇薩街大復興中,黑人白人一起敬拜神,且尊重婦女事奉的角色,這在當時都是社會公義的先驅。另一方面,基督徒「受膏」之後,還要「受差」,但目前距離聖徒總動員的普世宣教仍有段距離。

「如果教會的聖靈論不清楚,會將自己歷史化,視為客觀化的主體,看作是道成肉身的延續,而忽略了聖靈在時代中的超越性,失去靈恩在時代中得以具體化的機會。」針對一開始提到的靈恩運動四大原因,莊育銘牧師回應說︰「聖靈論」會使「基督論」與「教會論」更加整全。

「當代美國教會,已逐漸成為道德性、治療性教會。」莊牧師引近期《校園雜》文章指出,台灣教會也正踏上相同道路。台灣不少教會近年紛紛舉辦「遇見神營會」,但是「現在台灣的靈恩是『泛靈恩』,和過去的『真靈恩』不同。」他引用陳仲輝牧師當面告訴他的感想,並認為靈恩教會若過度強調內在醫治、天父的心與孤兒的靈、聖靈和好與中保工作等,會啟人疑問「聖子耶穌哪裡去了?」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一位守望者眼中的「雲柱行動」

28/11/2012 – 14 基斯流月 5773
  一直想為這次的雲柱行動寫些什麼,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