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約、神學和實際行動 探討基督徒在公共領域中的角色


(左起)戴耀廷、李少秋、蔡定邦
 

【記者王麗媚報道】由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主辦,九龍佑寧堂合辦的「信徒皆先知?基督徒在公共領域中的角色」講座於9月21日舉行,邀請了信義宗神學院舊約副教授蔡定邦博士、伯特利神學院神學系教授李少秋博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教授主講。

蔡定邦︰舊約先知發言大部分針對社會環境

蔡定邦博士的題目是「舊約先知的公共角色」。他指出要對照聖經及今日教會對先知的看法,才能知道今日教會對先知有沒有誤解。蔡博士指「先知」的中文譯名帶有未卜先知、預測未來之意,但是申命記十八章記載耶和華憎惡占卜等事(10-12節)。他說舊約的先知會發預言,但所說的通常是針對當時社會問題或數十年內會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幾百年後的事。而以賽亞書七章14節「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被認為是預言耶穌於700多年後降世,但蔡博士認為此經文的重點在「以馬內利」,為回應七章1節起所敘述的戰事,安慰人即使在危難裡,神仍與人同在。

蔡博士說,舊約的先知經常向環境說不,很多時候是孤獨一人面對權勢及性命威脅。舊約的先知有「神的代言人」的角色,言論多數針對當時環境,內容大部分與政治及經濟有關,在公共地方如街市、聖殿、皇宮發言。但是,舊約的先知大多數不會有好結局,很多被殺,因為他們傳講世人不想聽的神的話。

李少秋︰先知指出律法上更重要的事

李少秋博士的題目是「從神學角度反思基督徒的公民身份」。他認為信徒不只作祭司,亦要作先知,因為先知的角色就是提醒神子民在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太二十三23)。以賽亞書一章亦責備人只有獻祭,而沒理會社會不公義、孤兒寡婦、官商勾結等問題。

李博士說,教會雖是社會的一分子,但要堅守見證神的獨特聖徒身份。他認為教會為自由社會帶來許多貢獻,因此在公民社會中應佔一席位,並強化與公民社會的關係。他指出教會有幾方面切合現代社會的自由主義,包括不壓迫人的自由,是道德的聲音及社會的良知,主張和平的實際行動。他認為教會應在各個層面關懷社會,祝福現世政權,作為社會及政權的典範,期望教會在社會議題上作出更多回應。

戴耀廷︰基督徒好憐憫,亦要行公義

戴耀廷教授的題目是「基督徒在公共領域中的參與」。他認為,基督徒在公共領域應有重要的角色,為人熟悉的彌迦書六章8節所說的「行公義,好憐憫」不能不在公共領域進行。

他引用萊特博士(Dr. Christopher Wright)的見解,行公義就是糾正錯誤。他認為基督徒在公共領域已有許多好憐憫的事,但他提問基督徒在行公義的事上是否做得足夠?他說舊約提到公義時,很多時候都在關心孤兒、寡婦及寄居者,令他反思香港社會在處理外傭居港權案的態度如何。

他指出基督徒及教會可在個人、政策與法律、社會制度3個層面,以實際行動行公義。談到社會制度方面,他認為民主制度不是終點,只是建立公義制度的起點,讓每一個人有平等權利參與政策制定。他認為教會在社會制度改革上有重要角色,因為社會需要尊重不同意見、人人享有的尊嚴及基本權利的文化。以其他國家改革成民主制度的經驗作例子,如果社會沒有足夠的民主文化,是不可能成功改革的。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內地基督徒與全球穆斯林人口比例1:24梁斐生︰情況未比戴德生時期艱鉅

24/09/2012 – 8 提斯利月 5773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