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輔導與關顧 重建健康全人


心靈關懷與教牧諮商講座,由李耀全博士主講。(傅筱 攝)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黃銘 、傅筱 台北報道】由環球聖經公會主辦的「心靈關懷與教牧諮商講座」,6月30日在浸信會懷恩堂舉行,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教牧事工部副主任李耀全博士主講。李博士提出教會歷史中較重要宗派的靈修神學與近代心理諮商,說明其淵源及發展進程,並輔以實例佐證,強調如何整合當下心理學的三大層面︰「心理諮商、內在醫治與屬靈操練。」

上午場次的主題為「屬靈操練與心理諮商的整合」。李博士論述屬靈操練如何成為心理諮商的基礎,當李博士談到聖公會的屬靈導引時,舉一性成癮的弟兄向他求助為例,這名弟兄為聖公會的背景,每次面談後,李博士就以餅乾、茶水取代聖餐,象徵性擘餅作為結束;回到家後,這名弟兄每當吃餅或喝水時,就會思想到主耶穌的救贖;有時他的太太也一起接受輔導,李博士讓他們彼此分餅杯,代表著太太對他的饒恕,他們也彼此饒恕、接納。「這是把聖公會對聖禮的觀念,帶進輔導中。並且,不單是處理他的行為問題,也幫助他屬靈成長。」

他進一步表示,「心理諮商」是近一百年前才開始,但「屬靈操練」卻有數千年的歷史,歷世歷代以來,透過聖經、學者及屬靈導師等,幫助了許多人面對他們生命、生活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難處。

下午場,李博士以「基督教正向心理學在心理諮商中的運用」為題論述,他說正向心理學是協助個人發揮個人的潛能,提升人們正向能量,使人有效地面對挫折與困難,不會輕易落入焦慮、憂鬱的狀態中。他提到,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為沙尼文博士於1998年提出的名詞與概念,從個人層面來看,有三項主要環節,其中之一是研究正面情緒。過去心理學和基督教是敵對的,隨著正向心理學對人的行為加以研究,證明及支持聖經觀點,「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李博士說,正面情緒是正面倚靠神而獲得,真正的喜樂並不會受環境限制。

最後,他提到心靈治療的五重心靈經驗來重建全人身心靈的健康。此次講座並邀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鄭玉英及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葉貞屏回應,約350位牧者同工出席。

心靈輔導與牧養 學習耶穌的樣式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傅筱 台北報道】「當人覺得有盼望時,就會興起向上提升的動能,反之則會向下。正向心理學有助人發現盼望。」香港中文大學教牧事工部副主任李耀全博士,以「基督教正向心理學在心理諮商中的運用」6月30日下午在懷恩堂分享。他並提出正向心理學在心靈輔導與牧養的5個步驟。

李博士首先提及,過去100年心理輔導的焦點在於,要當事人不斷述說他們不愉快的事情與情緒。「心理學把人的情緒問題分析的淋漓盡致,卻忽略人的正面因素。心理健康的定義有時只流於『沒有病徵』,例如︰如何消除表面的憂鬱和焦慮等。」

正向心理學則提倡在正面和負面間取得平衡,他引用Seligman的論述,「快樂是很主觀的感覺,在乎你對現實的理解和期望。」快樂構成的3項要素︰樂趣(引人開懷的生活經驗)、參與(對人、事、物的深層投入)、意義(發揮長處,為超乎個人的目標努力),其中又以「樂趣」獲得的快樂最為短暫。反之,有些非全職同工全心事奉時,所獲得的喜樂有時甚至超過全職同工。

李牧師最後提到正向心理學運用在心靈輔導與牧養的5個步驟︰第一重心靈治療為「安心」,讓案主覺得被接納,即為得著以基督為中心的心靈關懷。因案主的身心靈皆受創,故應使其得著安慰和屬靈的支援。第二重為「知心」,使其感到被瞭解。當人感到被接納與瞭解時,會願意更多向人敞開,信徒也更能對神開放。第三重為「寬心」,其中要素為寬恕和復和,使案主與己、與人與神復和,重建關係。第四重則為「強心」,受創之人需要一段時間重建,信心與靈命皆需操練,此外個人靈命成長也與人際間能否彼此相愛息息相關。最後第五重為「修心」,幫助案主進入心靈的平靜,接受無法改變的事,並能順服聖靈引導,從內而外改變生命。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瞭解聖靈

05/07/2012 – 15 搭模斯月 5772
  文◎雷克·喬納(Rick Joy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