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明到復活 祭祖到敬祖


客家宣教神學院溫永生院長
 

中原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林治平
 

香港建道神學院梁家麟院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尹箴台北報道】中華福音神學院主辦的「從教牧看祭祖︰當清明節遇見復活節」研討會,2月27日在華神六樓禮堂舉行,來自全台基督徒近300人與會。

溫永生︰敬祖事工的實踐

客家宣教神學院溫永生院長以「從祭祖到敬祖」為題,談「基督教孝道神學的反省與敬祖事工的實踐」。他表示,從聖經觀之,十誡的第五誡就規定要孝敬父母,新約耶穌重視孝道,責備法利賽人藉遺傳廢了神規定當孝敬父母的誡命(太十五5-6);主耶穌更立下孝敬的榜樣,在十字架上將母親交給家境較好的約翰。

溫院長表示,聖經與儒學的孝道觀有所不同,儒家是人本的孝道觀,聖經的孝道觀則是「神本之孝」,建基於天人關係,因此更能達到儒家「人本之孝」的理想。然而過去基督教似乎不甚重視儒家看重「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死孝,因此被批評為「背祖忘宗」,其實聖經對慎終追遠亦有所記載,例如撒拉過世時,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並以四百捨客勒高價購買麥比拉洞,後來更成為該族的墓園(創廿三1-4),此為慎終的例子,而追遠則以聖經中多次出現的族譜呈現。

基督教既重視祭祖問題,就應聚焦在如何強化「追遠」事工。溫院長說,即以「追思三禮」及「致敬禮」應用於家族祭祖和掃墓場合來表達敬祖心意,追思三禮是敬拜三一真神的禮儀,其中倒水禮表示飲水思源之意,是向聖父上帝禱告;獻花禮表示祖德流芳,是向聖子上帝禱告;點燭禮則是指光宗耀祖,是向聖靈上帝禱告。在家庭客廳的擺飾上則設計「祖先紀念表」或「世代傳承表」,向未信親友見證基督徒對孝道的重視。

林治平︰基督徒應反省

中原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林治平則回應表示,所有信仰理念都是抽像概念,需成為符號才能落實呈現,例如子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抽像概念,必須成為生活方式加以認證才能明白。林教授建議,敬祖事工在宣導上應加強理念和符號,多辦活動讓百姓接納,因為只用符號不能滿足百姓的需要。

問答時間裡,有會眾提問「吃祭物」的問題,林治平教授說,要在平時建立互信,才能在關鍵時刻被非基督徒認同。遇到關鍵時刻不要一味堅持拒吃祭物,以致坐實民間對基督教的批評,基督徒要反省其堅持究竟是否合乎聖經觀點,有時一味堅持的看法根本不是出自於聖經的觀點,何苦與人衝突。

梁家麟︰不把文化絕對化

香港建道神學院梁家麟院長談「福音與文化︰從教牧看祭祖的出路」。他指出,談到基督教與祭祖,必須認清這是基督教文化對上中國主流文化的問題,應避免絕對化「中國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共產思想等,都不是絕對的。其次,也要避免絕對化「基督教文化」,勿把現今許多做法看成福音唯一的表達,其實很多做法只有二、三個世紀的傳統,而且很多都是偶然表達出來的。

梁院長指出,隨著時代轉移,祭祖問題的嚴重性已有所紓緩,在崇尚多元包容的民主社會中,基督徒因此受迫害的可能性甚低,祭祖已非生與死的信仰抉擇,卻常涉及人的情緒感受。「延系」與「斷系」也是感情疏理而非教義論述的問題。教牧角度的思考和回應,是處理情感問題的最佳進路,不要將任何問題都無限上綱,提升到基督與敵基督之爭的層次。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周聯華董事長在回應時特別強調,他贊成溫院長所提的禮儀,每個禮儀都贊成,針對客家莊這樣福音事工最難之處,他們卻做得最好,周牧師再次強調,他們提倡的儀式非常好。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天愛2》奪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

28/02/2012 – 5 亞達月 5772
(圖︰永恆音樂事工)   永恆音樂事工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