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復和,有可能嗎?」交流會 華人基督徒分享當地生活體驗


(左起)胡志偉、翁偉業、楊懷恩、黃德光
 

【記者王麗媚報道】1月20日舉行的「以巴復和,有可能嗎?」交流會,乃去年10月21日「以巴衝突與我何干?」聚會的延續。主辦單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希望透過今次交流會,就以巴課題提供理性討論的平台。3名講員過去循不同途徑認識以巴局勢,於會上分享當地生活體驗,以及對以巴復和的看法。

楊懷恩︰反省神學思想的影響

楊懷恩牧師曾任澳門聖經學院院長,旅居約旦及伯利恆2年後,去年回港,其後於九龍城潮人生命堂牧會。他表示,2009年伯利恆一個福音派聖經學院舉辦的會議給他帶來衝擊,令他反省到某些神學會帶來極大影響。當年會議主題為「Christ at the Checkpoint」(檢查站的基督),副題是「Theology of the Land」(土地神學),一名德國人在會議上指出,歐洲某些神學思想孕育出大屠殺的果子,他亦指,今天在普世福音派教會仍有此危機,如不及早留意某些想法,擔心教會日後會重蹈覆轍。會議亦令楊牧師反省到,即使在觀點立場最為分歧的神學討論上(如末世論),不能為了避免與人衝突,而不採取任何立場,因為沒有立場也會帶來負面影響。他引述一名巴勒斯坦基督徒講員在會議上的分享說,大部分基督徒會為以色列立國以來在戰爭上得勝而慶賀,但忽略了巴勒斯坦民族家破人亡的苦難,這令該名巴勒斯坦基督徒講員甚為困惑,疑問這是否神的心意。

楊牧師說,以巴衝突某程度上是今日穆斯林世界仇視基督教的一個核心原因,因為歐美地區的基督教國家被認為會無條件偏袒以色列,令穆斯林世界難以接受及理解。楊牧師說,如果此問題得以處理,基督教被伊斯蘭世界仇視的情況會得以好轉,亦有助中東地區的宣教工作。

楊牧師在中東地區生活時,認識的阿拉伯人較猶太人多,而他認為,以巴雙方人民都渴望和平,而雙方的困難在於,巴勒斯坦人面對受壓的情緒,而以色列人面對恐懼的情緒。他說,末世觀會影響弟兄姊妹對以巴局勢的看法,以致影響對以巴復和的看法,以及出現天災人禍時,會作出怎樣的反應。他認為教會最好避免帶來爭端,多作和好工作,多為以巴局勢祈禱。

黃德光︰以巴復和需要神的工作

夏達華研道中心總幹事黃德光因渴想明白聖經,而走上認識希伯來文化的路。他表示,追溯基督教的信仰根源一段日子後,發現學習希伯來文化有助人明白聖經,包括一些艱深難明的經文。

黃德光分享他個人對以巴的認識。他所認識的以色列人比巴勒斯坦人多,而他與以色列人的相處經驗較好,與巴勒斯坦人的相處經驗較差。例如,他在齋戒月以旅客身份到訪大馬士革門,遭當地巴勒斯坦人趕走。有次他領隊到巴勒斯坦,獲旅巴司機熱情招待,可是他們離開時,卻有數名巴勒斯坦激進青年在屋外示威,手攜槍械子彈,反對這名巴勒斯坦司機接待外人。他也遇見過巴勒斯坦兒童扮窮騙錢,又被巴人孩子搶劫財物及擲石攻擊。數名他直接或間接認識的人,在當地針對以色列人的恐怖襲擊上受傷或喪命。不過,他也曾受到巴勒斯坦人的歡迎,對方邀請他們收割橄欖。

黃德光表示,他感到猶太人逐漸持開放態度,願意與外界對話;他也欣賞猶太人對信仰的火熱,會紀念信仰的歷史,到今天仍會每年集體紀念聖殿被毀,又會尋求明白神。但是,他不是一面倒的支持以色列,他指出以色列報章經常報道以色列政府的腐敗問題。

有關以巴衝突的問題,他提到政治對事件的影響,以巴雙方民眾或被掌權者利用,令雙方出現更多對峙局面,最終令人民受苦。

他認為,以巴雙方民眾都渴望和平,他個人亦有此期盼。他提醒信徒看待以巴民族時不要先入為主;在幫助阿拉伯人的工作上,他認為需要從教育著手,因為他們從少被灌輸自殺式炸彈等聖戰行為。他引述一名猶太拉比對以巴衝突的看法,那名拉比表示不憎恨巴勒斯坦人,反覺得他們是神差派的使者,因為猶太人不愛神,神便用這些衝突去模造猶太人,情況就如聖經上的以色列人何時不愛神,何時便遭遇敵人攻擊。這名拉比說,當人愛神時,以巴復和便有可能發生。而黃德光認為,以巴復和需要神的工作,也需要在人在兩者當中建立橋樑,基督徒可關心他們,保持對話,互相尊重。

翁偉業︰以巴問題源於土地

國際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IFES)副總幹事翁偉業由1977年開始到訪以色列及其他中東國家,他曾修讀伊斯蘭神學及哲學,一直在IFES事奉,近年主力中東穆斯林學生福音工作,定期到訪中東。他說,以巴問題乃源於土地的爭拗。自公元7世紀開始,穆斯林與基督徒在最初的一千年裡沒有彼此為仇,到了二戰後,聯合國決定收去巴勒斯坦土地,令當地聚居者從祖宗承繼的土地被搶去,才造成問題。

翁偉業問道︰支持以色列,是否等同支持以色列的政府?擁抱「文化的以色列」,是否等於擁抱「政治的以色列」,並且要無條件、無批判的支持嗎?他指出一個國家會有政治、文化、歷史等不同面向,以中國為例子,大多數中國人會欣賞中國的文化傳統,但未必擁抱中國的政治,有時更對社會上一些道德淪亡之事予以譴責。

翁偉業指,巴勒斯坦人每天都要面對圍牆及檢查站,他們的聚居處有許多地方築起10米高的圍牆,總長度達500公里,民居、商業與社區設施都被分隔開,嚴重影響人民生活,例如彼此為鄰的兄弟,兩座房子只有十來步的距離,現在要兜大圈穿過高牆閘門才能前往。巴勒斯坦人每天要花長時間在檢查站排隊,才可前往耶路撒冷等地方工作、上學。他曾在這些檢查站排隊,在檢查站等了1個小時。鼓躁情緒令檢查站容易出現混亂甚至流血衝突,或令平民受辱,例如把關人員為履行檢查職責,要求平民當眾脫去衣服。他說,香港有許多到以色列的朝聖團,但絕大部分只會遊覽以色列的風光,不曾瞭解附近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境況;而巴勒斯坦自治區不是沒有旅遊點,但因以色列政府不希望旅客到訪巴勒斯坦自治區,某些景點如處決施洗約翰的刑場及墓穴,很少人前往遊覽。

他呼籲信徒關注巴勒斯坦自治區的社會公義及基本人權問題。他說,以巴問題已延伸到第三代,現今有200多萬巴勒斯坦人不獲簽發護照,他認為以色列政府要正視問題,讓他們得到合乎人道的生活方式,才討論如何達致和平。他指,現時世上許多國家政府都有腐敗的問題,以色列及其他阿拉伯國家也不例外。如果基督徒擁抱錫安主義,會否選擇以獻詞、上諫的方式,去表達對以色列的愛,而不是盲目支持。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台灣天國文化特會2012】領受神無比恩膏的觸摸

25/01/2012 – 1 細罷特月 5772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美麗高雄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