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香港貧窮」研討會


 

葉漢浩先生
 
 

圖文◎記者 王希雨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為促進基督徒認識香港貧窮現況,10月8日舉行「教會與香港貧窮」研討會,主題講員是關懷貧窮學校義務校長葉漢浩,接著的討論以深水為個案,參與者包括深水貧窮家庭宣教關注組主席余妙雲、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馮檢基、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主任牧師鄧達強與社區幹事李孟常。

葉漢浩︰貧窮人被犧牲了

葉漢浩主講的題目是「香港貧窮情況的宏觀分析」。他認為貧窮不是一些數據或概念,也不是指沒錢買東西,「今日的貧窮是一種犧牲性的貧窮(sacrificial poverty)。」他解釋說,認為貧窮人必須作出犧牲,以致社會能步向繁榮,又認為貧窮是實現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必然現象,葉認為這些都是將貧窮合理化的歪理。他指,香港建立的鞏固制度,是較為向富裕人士傾斜的,貧窮人無法向上流動,發揮不到神賜予的潛質。

他又指,香港被認為成功創建了自由市場,政府開支只佔GDP的18.6%,有效稅率全球最低,但貧富懸殊竟然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地區。「我們要問,所說的自由是誰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是怎樣的自由?」他指,自由市場的核心價值是保護一些人的財產不被拿走。當談到市場壟斷的問題時,他當日針對資訊和遊戲規則的壟斷,例如貧窮人因缺乏資訊,不懂得預備高通脹的來臨。

他認為教會在政治上可以中立,但在公義上不能中立,「很多時候,公義是透過政治體驗的。」

最後,他將貧窮分成貧窮現況、制度和靈性三個向度,在貧窮現況方面,教會應參與扶貧行動;在制度方面,教會應追求公義;在靈性方面,教會應擔當靈性重塑的責任,讓貧窮人得到人生的盼望。

教會關懷深水

愁源雲指,約37萬人口的深水嬉全港低收入家庭之冠,又是新來港人士最熱門的定居地區,十八區中排行第一。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區內每三名兒童就有一名是貧窮兒童,單親家庭的兒童有3,500人,其中2,000人來自貧窮家庭。長者和獨居老人特別多,失業率偏高。但她強調不要單看不好的一面,深水也有寶貴的資產,包括︰逾120間教會,義工人數特別多,區議會設有關注貧窮問題工作小組,等等。「港大林大慶醫生的研究顯示,深水嬉全港最快樂的社區。」深水也是鄰里關係最好的社區。

她繼續指出,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在區內推出成長響導計劃和愛心糧倉計劃,教會也積極回應。另外,教會和機構早於1998年成立服侍新來港人士的宣教關注組,即是現在的「深水瀝窮家庭宣教關注組」,目前約50間教會和機構參與。

鄧達強牧師分享他教會如何走向社區。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在1991年從旺角遷入深水,最初與工福合作,後來新設推動社區工作的福音幹事,還開辦補習班,希望扭轉跨代貧窮的問題。近年間,教會參與不同的網絡平台,連結其他事工。

基道堂社區幹事李孟常分享小販布道工作的經驗。兩年前,他們與禧福協會合作,接觸小販,選定了地點,定時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生意最淡的時間探訪,探訪隊全穿上相同上衣,被小販稱為「綠衣人」。

「我們有三不做,不會主動做的,不講耶穌,不談信仰問題,不叫他們返教會。」他說,效果卻很好,有一次教會舉行愛筵來了六十多位小販及其家人,有一個人會到圖書館找關於基督教的書,今年5月有一位小販決志信主。

鄧牧師說,只有神才能真正解決貧窮問題,人要與神同行,從屬靈角度面對問題,否則與社工沒有分別。

———————————————

教會關懷四小福

余妙雲分享五年前引起傳媒關注的四小福事件。當年在石硤尾,有一個家庭因媽媽濫藥、爸爸逃避家庭責任,八十幾歲的婆婆需照顧年齡由一歲半至六歲的四名兒孫。一日,六歲的小朋友在煮食時,發生意外,導致一歲半的弟弟皮膚被滾熱的湯燙傷。事件被傳媒報道,後來社署接觸工福,希望有善心的信徒關懷四小福。經工福的安排,教會開始跟進,幾年來,這個家庭有很大的改變,婆婆信主,四小福的爸爸今年受洗,而且願意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情人.知己

21/10/2011 – 23 提斯利月 5772
  友情與浪漫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兩大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