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消費文化對教會的影響


(左起)葉菁華、駱穎佳、陳龍斌、龔立人、范晉豪
 

【記者王麗媚報道】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10月8日合辦「信仰市場·消費教會」講座,從文化、聖經、神學和教牧角度探討消費文化和市場化對教會的影響,吸引近100人參加。會上不少討論都涉及教會在消費文化及市場化的大勢下,如何堅守信仰核心價值。

講座主持中大崇基神學院副教授葉菁華博士說,香港憲法規定實行資本主義,在現代資本主義之中,最強調的一個運作模式是消費主義,即鼓勵人消費,現時某些國家的政策以及大企業都在鼓勵人消費。教會既是屬靈群體,也是地上一個社會組織,難免受到社會文化影響,需要反思會否因採納企業的管理模式,而過分側重於增長目標與會眾取向等?他引述學者指,現代人較難避免出現消費主義的傾向,參與教會可能是為尋找屬靈經驗及滿足自己,或出現church shopping的情況,以購物消費心態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教會。

從文化角度︰信徒變消費者,教會變公司

浸大通識及文化研究課程講師、FES研究主任駱穎佳博士從文化角度回應題目。他說,別以為過簡樸生活,不跟隨潮流文化的玩意,便可免於受消費文化的影響,因消費文化能以非消費的方式影響人,令所有人不知不覺成為一個消費者。他特別留意市場導向價值正壓倒性地控制一些不應控制的範疇,例如在學校裡,因受市場化的影響,學生漸漸變成學校的顧客,老師顧慮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表現評分,因此不敢給予學生較低分數,某些學校或為討好交學費的學生,而扭曲了教育原意。

他觀察到消費文化對教會帶來兩方面的扭曲,第一是信徒方面,他們漸看自己為消費者,當認為教會提供的服務不好就不滿,繼而投訴;第二是教會方面,教會漸被視為一間公司,而牧師則是CEO,為討好會友而扭曲教會本來的元素,他聽說北美有教會為留住會友,在教會開設咖啡室,讓聽講道聽得悶的會友邊飲咖啡邊聽講道。

他指,消費文化的變種是娛樂化,令教會焦點落在娛樂性、牧師及堂會的名氣、講道是否幽默風趣等。消費文化抗拒令人感到沉重的事情,但信仰卻對人有一定挑戰與難度。他擔心教會為討好會眾,迎合某些人的口味,而抹除、扭曲信仰某些核心價值。

從聖經角度︰教會缺乏對整個社會制度的關注

中大崇基神學院助理教授陳龍斌博士從聖經角度指出對外邦文化的兩種取態。在舊約,耶利米曾寫信給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叫他們要為到被擄到的那城求平安(耶二十九),但出現有關經文的次經漸漸發展出另一種思想,叫人與外邦偶像文化分別出來,甚至抗衡。此兩種截然不同的取態一直影響到新約時期,例如在羅馬書及教牧書信上,保羅強調順服掌權者,為在上者求平安,以致繼續在外邦文化中生存;但在舊約的但以理書及新約的啟示文學,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及啟示錄,卻出現抗衡外邦文化的思想。

他指,基督教信仰不只關心個人是否得救,亦須對整個社會制度有所批判,例如啟示錄四章開始,很多經文都指向制度對人的影響,但反觀今日香港教會缺乏對整個社會制度的關注。他指,教會在金融海嘯發生時批評人的貪婪,但經濟復甦時便教人如何投資,未有對整個資本主義制度作出全面和足夠的批判與反思。他亦提及,香港教會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某程度上是既得利益者,例如本地很多教育機構都隸屬教會。

最後,他提到教會良心及良心消費,認為教會不可忽略貧窮和飢餓的人的需要,別以為不做壞事便足夠,其實忽略已是一個問題,耶穌對此也作出責備。在實踐關懷弱勢群體時,不只是有慈善,更可多反省全球化、貿易逆差的問題對人的剝削,並支持公平貿易。

從神學角度︰真理簡化導致信仰無知化

中大崇基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從神學角度回應。他質疑教會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與貧窮人為伍的目標是否距離甚遠,例如本地未有許多教會真正與基督教救援組織如宣明會夥伴,或支持公平貿易。而聖經上款待(hospitality)的教導被忽視了,又或與生活型態及消費模式混合了,例如教會在接待新朋友的工作上,因新朋友與會友在經濟能力上的差距,而受到影響。他提醒不要因為教會的領袖及信徒群體不認同聖經上本來的價值,而不斷為聖經主張作出新演繹。他亦關注消費文化會否影響教會將真理簡化,雖讓人容易明白,但也叫人對信仰顯得無知化、幼稚化,為了解決人(市場)對信仰的問題,而列出規則及模範答案,令信仰失去本來的寬度,甚至改變了信仰的根本。他鼓勵寧願接受弟兄姊妹的離開,變成一個無權無勢的教會,也不要為遷就人的喜好,而在信仰的核心價值上讓步。

他指,消費主義不是只帶來負面影響,因某程度上消費主義為人的自由、自主性及創造性提供一些空間,相對地若不是單由政府決定人應得到甚麼資源,就會有較多的選擇。不過,他引述學者言論指出,個人自由不等於真正自由,因私人領域正被市場控制,特別在後傳統的社會裡,消費主義帶來的個人創作空間最終仍難逃企業及資本主義的控制。

從教牧角度︰忠於神的托付

聖公會諸聖座堂署理座堂主任牧師範晉豪從教牧角度回應。他說不同教會有不同的教會觀,而他認為教會的設立是為叫地上的群體聚集一起見證基督,雖然群體會出現問題,但仍是同坐一條船,一起承擔神家的事。他指,消費文化講求成功,但聖經說「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因此要留意在市場化下,教會是否忠於神的托付,而不只是著眼於人所認為的成功,如教會人數等「業績」數字,以防教會漸漸走歪。

安息日違反資本主義

在發問及討論時間,台下有與會者表示,教會受到講求快速的即食文化影響。台上的講員回應時指,生命有些事情是不能急的,信仰也需要時間摸索,而聖經提出在安息日不生產的觀念,是違反資本主義的。當人不能放下步伐,停下工作,讓神成為神,便會在信仰上失落。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為澳門鼓舞」花車巡遊10月舉行

10/10/2011 – 12 提斯利月 5772
10月9日於培正中學舉行全體動員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