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達心︰中小型堂會終究不是中小企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
 

【記者王麗媚報道】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教牧事工部於9月20至21日舉辦「第5屆週年牧養研討會2011」,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主講最後一場專題討論,他不反對中小型堂會借鏡中小企的運作、發展及管理策略,但中小型堂會終究不是中小企,不能只看數字,亦要關注教會對核心價值的反省與實踐,並著眼於社會轉化與生命成長。

是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中小型堂會︰身份、掙扎與增長」,有十多名本地教牧擔任大會講員,余達心牧師主講的題目是「中小型堂會的神學反省」。

教會陷入生存與身份危機

余牧師引述馬保羅牧師的著作《堂會確是一間有限公司》,他指此書尖銳道破香港教會當前的危機,書上提到「教會這份關注公司發展及業務拓展的心態,即中小企的心態,令教會領袖變得最關注堂會的維持、業績及發展,為會友人數、奉獻金額、事工數目等數字增長感到欣慰,但當數字下降便感到沮喪。堂會狀態變成教會領袖的情緒及壓力指標。」他又指,當教會過度專注於數字增長時,會為教會帶來兩重掙扎,第一是教會為了保持增長動力,以防萎縮以致消亡,而不斷掙扎求存,陷入生存危機;第二是教會為追求增長,令教會本身的形象不斷被扭曲,以致帶來身份危機。

教會借鏡中小企的發展及管理策略不是罪過,但若任由求存、求增長的存在形態佔據整個教會,使教會忽略最應處理的事,便為不妥。余牧師指,過去20年大型教會湧現,許多中小型教會都向增長中的教會取經,與此同時,教會對社會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信仰在公共空間的影響力亦下降,這是否因為教會太著重保持生存及增長,故投放大量資源在其中,結果導致教會變得內向,沒有對人的生命帶來應有的影響力,「為何教會愈增長,對社會的影響力愈見下降?」

余牧師指,教會在業績、運作、核心價值等範疇的評核比中小企的更複雜,除了看「業績數字」,如會友人數、奉獻金額、事工數目等,也應關注教會對核心價值的反省與實踐。他進一步提到信仰生命的評核(faith auditing),引述宗教改革運動先賢馬丁路德及加爾文對忠貞和真實的教會勾勒出以下三個標記︰宣講神的道、確切施行聖禮、正確執行教會紀律,增長卻不是真實教會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堂會不斷向外傳福音,人數快速增長,但牧者對教會內道德敗壞的事視而不見,不行使權柄處理;又或輕忽崇拜聖禮,對主理崇拜的年輕一代沒有提供足夠訓練,這些都會帶來危險。

教會的四大特點

談到何謂教會,余牧師舉出教會有以下4個特點︰末世的、充滿屬靈恩賜的、立約的、感恩的。

末世的向度指教會要在俗世中指出末世的彰顯,願神的旨意成全地上,願神的國度降臨。教會要成為帶領歷史的群體,向歷史的終極目標進發,視野不再局限在堂會的四道牆內,如此便會只關心自己的福利;相反,教會應關心神國度的彰顯,以及公義的實現。他說,教會不要重蹈昔日以色列人的覆轍──靜止,以為迦南地是他們的終結,便停在那裡,反要去把自己看成轉化的受托者(agent),去轉化個人或群體,甚至社會。

教會的第2個特點是充滿屬靈恩賜,事奉不限於教會的建築物內,牧者可多發掘弟兄姊妹在職場的影響力,幫助他們發揮恩賜,在職場成為帶出轉化的人。

第3個特點是立約的群體,這反映三一神的屬性,教會應著重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長,以不問回報、不問代價的態度服侍,以愛接納擁抱他人,接納邊緣人、被拒絕的人,讓教會成為一個帶來醫治的群體。

第4個特點是感恩的群體,慶祝耶穌為人捨己、為人而死,以聖餐記念耶穌的死及復活。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美以一致反對 巴勒斯坦建國之議

27/09/2011 – 28 以祿月 5771
  儘管有人批評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所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