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與威信 引導兒童性心理發展

 

【台灣國度復興報】「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帶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國軍北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劉鴻徽醫師(如圖,主辦單位提供)以約翰一書的經文,鼓勵同性戀的陪伴者,創造一個接納的環境,提供對方充滿吸引力的願景;若一昧對立或者排斥,就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讓他(她)經歷神。

7月30日在高雄福氣教會,劉醫師擔任「走出埃及」協會十五週年紀念活動的講員,以「兒童青少年性心理發展與關顧」為題,抽絲剝繭呈現醫學界與社會學上對於性別心理發展、性別認同的解釋與研究,並同時探討人類信念系統發展、自主權、社群歸屬等議題,最後以他鼓勵彷徨中的同性戀者,「持續認識與經驗神的愛,才會知道自己的問題不在於改變,而在於不信。」

劉醫師指出,在青少年時期,親子關係對於性心理尤其有重大影響,「溫暖而又有威信的教養關係,容易內化健康的自我認同、性別角色,以及人我界線。其中父親的影響力又比母親來得強大。」

他表示,童年發現的性偏差發展仍有很大可塑造,而可塑性會隨年齡增加而降低。對於難以改變的性少數族群,他說,「引導耶穌的愛,要更優先於改變其行為認知。」他鼓勵眾人成為同性戀者的良好陪伴,發揮牧養的力量。

「只有出於信心的行為,才能改變認知。」劉醫師說,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一蘋腳踏出去,是每天親近神,另一蘋腳踏出去,是要過新生活保持前進。最佳方法不是向左或向右,而是持續向前;只要持續向前,就沒有「向左向右」的問題,也就沒有「如何平衡」的問題了。

他並以酒癮患者為例說明,酒癮的大腦與常人不同,是一種慢性疾病的大腦,因此戒愈的困難度超出一般人所能認知,最後能夠戒愈者,平均會歷經五次左右的復發。酒癮與基因有關嗎?「確實是。」他說,「然而人類所有行為都有基因影響在裡面。」以酒癮基因而言,如果一生控制在沒有酒的環境中,就沒有沾染酒癮的機會;研究指出,如果酒癮基因曝露於酒癮環境中,有60%的機會成為酒癮患者。「而同性戀者則有50%的機會。」

劉醫師論述,性別心理發展從「生物因素」而來的影響,以及從「發展」而來的解釋。他指出,基因會與環境互動而影響它的表現,例如女性的聽力敏感度平均而言是男性的十倍,而男性視網膜因為比女性厚,因此對於動的東西,例如球類,會特別敏感。童年期男孩女孩的不同表現,往往已經是生物因素的外顯結果。也有研究指出,胎兒時期的睪固酮已經決定男性腦的發展,甚至即使在嬰兒期切除睪丸,男性腦仍會依照男性認同而發展。

性別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也有許多研究,一般而言性別認同是終生不變的,但也有成功改變性別的案例,改變的促成因素包括創傷、離婚、外型、青春期出現異性性徵等;一般而言性取向也是終生不變,但出於個人選擇而改變的案例報告也所在多有。由於發展過程有各種條件交互影響,對個案的瞭解與認識會帶來不同的答案。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以色列徵求死海古卷贊助人

31/07/2011 – 29 搭模斯月 5771
圖︰Israel Antiquities Au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