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孩遇上耶穌」研討會


(左起)譚子舜牧師、羅慶才牧師、羅凱慈博士、凌葉麗嬋及陳馮美蓮
 

播道會同福堂兒童敬拜隊
 

【記者王麗媚報道】浸信會出版社7月24日主辦「港孩遇上耶穌──親子敬拜暨兒童事工研討會」,探討兒童及少年牧區當前的困難與出路。

當日先由梁嘉傑(十仔)帶領熱身遊戲,場內家長和兒童踴躍參與。為數30多人的同福堂兒童敬拜隊帶領敬拜,之後有兒童演員為主日學實況短劇粉墨登場,描述家長與兒童的信仰光景。

在研討環節中,台上台下就兒少工作交流意見。家長與兒童導師在幫助兒童認識神時,會面對許多挑戰,例如要適應兒童成長時的需要與轉變,如何安排他們順利過渡到少青牧區;兒童工作常面對人手與資源的缺乏;導師、家長與兒童三者之間出現的關係張力等。

家長、兒童、導師的關係張力

家長對管教持不同立場,有的贊成給予肯定和讚賞,有的贊成嚴厲管教,可能令導師夾在其中,面對不少張力。研討會嘉賓播道會同福堂兒童牧區區牧陳馮美蓮認為,導師宜多與家長溝通,花時間為家長及兒童禱告,讓各方得到更佳配搭,有效執行兒童工作。

於播道會恩福堂負責兒童及敬拜事工的譚子舜牧師指,導師有時亦會夾在家長與子女的關係張力之間,可嘗試在當中勸導雙方互相遷就,化解衝突。

同是兒童導師的家長會面對身份重疊帶來的問題,要好好平衡自己的身份與角色。一名牧師表示,自己既是父親亦是牧師,但在家教養子女,比起在教會牧養兒童有更大的挑戰,因為身份及權責不同,與子女相處時會較為嚴厲及缺乏耐性。

鑽石山浸信會主任牧師羅慶才牧師(羅凱慈博士的胞弟)指自己或許受到父親影響,管教子女時持溫和寬鬆態度,不支持嚴厲管束的方式,但他不知這是好是壞,是給與子女空間,還是未盡父母責任。他指兒子的學業成績不及他,因此努力跟兒子溫習功課,但仍未把功課教好,令他感到挫折,儘管如此,他今天為到兒子長大後繼續走在正確路上感恩。羅博士指出,部分父母未必懂得管教下一代,教會有需要為他們提供訓練,教導他們如何為人父母。

拆解兒童工作的瓶頸位

談到如何將兒童順利銜接到青少年牧區時,台下一名兒童教會的導師分享經驗,建議提早1年安排少年區弟兄姊妹到兒童區,與兒童建立關係,有助晉陞牧區的安排取得成功。她指,兒童進入少年期後,開始有自己的喜好及看法,變得很有自己的一套,例如講究自己的髮型,行為可能令家長與導師感到不夠體統,但是,她建議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要給與他們空間,容許他們有自己的意見,但也清楚向他們表達父母及教會的底線是甚麼,通常他們都會願意跟成人合作。她指,今時今日的兒童甚至比成人更快掌握新科技及資訊,曾有兒童發問應如何在目前天災連連的世界上生活,令她反省到要好好預備每次兒童聚會,回應他們在現今世代的需要。

會上亦談到兒童牧區通常缺乏專責傳道同工的問題。譚子舜牧師認為,教會規模無論大小,都會面對人手及地方等資源不足的問題,恩福堂也沒有足夠地方容納每週前往聚會的1300多個兒童,要安排兒童輪流使用場地及外借場地解決問題。而羅慶才牧師預計,未來教會對兒童工作人才的需求將上升。

兒童事工從主日學轉型至Awana、Joyful Kids、兒童教會等模式的途中,會遇到不同問題。譚子舜牧師表示,服侍最重要之處不在模式,乃在導師對兒童的愛,若他們能夠從導師感受到愛,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在兒童工作裡,物質獎勵是否與信仰衝突?導師應如何賞罰兒童?兒童宗教教育神學家羅凱慈博士不否定獎賞兒童,但她提醒,不要過早標籤兒童(如5歲以下)是勝者還是敗者,即使是表現最遜色的一位,也要千方百計藉機會讚賞和肯定他們。

研討會以敬拜禱告結束,也為到兒童工作呼求神,即使導師努力仍未見即時果效,還要面對人手及資源缺乏,甚至兒童因各種原因流失,但仍要宣告「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

家長見證

香港有品運動總幹事凌葉麗嬋分享與女兒相處的見證。她的女兒進入少年暴風期後變得極其反叛,母女之間的衝突及後來和復和經歷拍成福音電影《愛·回家》。女兒最反叛時曾離家出走、逃學、吸毒、自殘等,更會當面嘲笑正於教會服侍的父親,夫婦二人當時分別是教會青年部及主日學部的部長,對女兒的情況束手無策。凌太一直為女兒禱告,求神改變女兒,她完成40天禁食禱告後,女兒卻離家出走。她覺醒不再是求神改變女兒,而是求神改變自己,重新得著力量愛女兒,並放手將女兒交給神,之後女兒奇妙地經歷神和回轉。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以色列物價持續飆升 15萬人上街示威

26/07/2011 – 24 搭模斯月 5771
  7月30日,以色列有15萬人分別在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