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傭教會美孚開幕


以菲傭和印傭為主要對象的無牆教會,7月正式開幕。
 

龍維耐醫生
 
 

經過兩年的努力耕耘,以菲傭和印傭為主要對象的關懷小組發展成為一間無牆教會,7月正式開幕。

美孚是人口密集的社區,外籍家庭傭工也特別多,一群本地職場信徒和外籍牧者看見福音需要,合力建立無牆教會,7月2日在社區會堂舉行開幕禮。翌日開始,每個星期日下午都有崇拜,而且是在有瓦遮頭的社區會堂裡,不用再受雨打風吹之苦。

資深宣教士龍維耐醫生在開幕禮上分別用廣東話、英語和印尼語發言,原來他父母親有幾年的時間在印尼宣教,因此他本人也略懂印尼語。他憶述在菲律賓服侍時的感受,又用印尼語跟在座的印尼姊妹打招呼,逗得菲律賓和印尼兩個群體的姊妹們十分高興。「神祝福我們,也讓我們成為列國的祝福。」他鼓勵做家傭的信徒努力工作,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開幕禮上,菲律賓姊妹以舞蹈敬拜,印尼姊妹獻唱,在眾嘉賓用爆破氣球的方式剪綵後,正式宣告新教會的成立。

新教會沒有以單一語言族群為對象,同時歡迎菲傭和印傭,此乃獨特之處。姚桂芬姑娘向記者表示,是神告訴他們不要分語言或種族,其實他們平日的聚會也有港人參加。雖以無牆教會為定位,但姚姑娘強調有牆教會和無牆教會可雙線發展,互補不足,在無牆教會中信主的信徒會被引導到有牆教會接受栽培,無牆教會只是為外展目的而存在,「人是需要有瓦遮頭的地方,但為福音工作,我們也不怕在街頭聚會。」

香港三福(印尼語)總幹事蔡熙然向記者表示,香港至少有200位印傭學習了三福的布道方法,來自7間印尼語教會。他指,這些教會通常有找不到地方舉行聚會的困難,會友的奉獻不足以付昂貴的租金。他所認識的印尼語教會中,現時有2間沒有固定聚會地方,各自有200多人要分散在不同的街頭、樓梯間聚會;也有些會借用社區中心,但不保證每星期都能成功預訂場地。他希望香港的教會在場地需要上可幫助這些缺乏資源的外傭教會。

新教會的前身是關懷小組,每月聚會一次,在露天廣場舉行,每次有幾十至百多人參加,天氣好壞會影響出席率,但最差的天氣也無法迫使心志堅定的服侍人員取消聚會。任職校監的Celia說,兩年來,不管是紅雨或黃雨的天氣,他們都依時舉行聚會,風雨不改。每次聚會前,她都祈求主三件事︰不要有猛烈陽光,不要下雨,要有涼風吹來。美孚的租金太貴,他們負擔不起,但感恩的是區內一家教會協助他們申請社區會堂的場地,今年7月告別日曬雨淋的日子。場地的使用期批准至今年11月,日後仍要解決地方問題。「若然沒有地方,我們就回到街頭。」姚姑娘一語道出無牆教會的靈活性。

天氣只是小問題,困難還有許多,但神的恩典是足夠的。Celia和一同服侍的信徒不懂印尼語,所以做不到栽培工作,今年3月差點想放棄,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後來一間菲律賓人教會和一間印尼人教會的牧者願意承擔牧養和栽培工作,補足本港信徒能力不及的地方,此乃重要的轉捩點。

每月一次的同樂日,Celia都會全家總動員來幫手,不止家人,還帶同自己的兩位家傭來。她說,聖經教導我們要善待寄居者,而神將他們都帶來香港了,因此「不能不做」。「她們的心真的很破碎。在印尼婦女地位很低,男人可娶幾個老婆;在香港,她們動作較慢,便經常受僱主的氣。」她感到雀躍的是,有些未信者每月都會來同樂日,雖未決志,但願意接受禱告服侍。

葉國星在美孚開僱傭公司,也是美孚關懷小組的核心成員。他向記者表示,每一個經他的公司安排來港工作的外傭,都會有認識福音的機會,而據過往的記錄,信主人數的比例相當高,大約有9成。

在禧福學院修畢宣教課程的阿芯,是最早領受在美孚向外傭傳福音的異象。幾年前,在導師姚桂芬的鼓勵下,她和同學們在維園接觸外傭,自從在美孚看見很多外傭後,就按心裡的感動轉移到美孚。兩年前,一些機構在美孚合辦歌唱比賽,意想不到吸引了500多位外傭,從此打下一支強心針。她坦承有其他宗教背景的外傭不容易信主,但認識1年後,她們會向她傾訴煩惱,其中以丈夫婚外情和家人患病為最普遍。

(記者王希雨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香港「回家」的一瞥

08/07/2011 – 6 搭模斯月 5771
  文◎許宗實 緊接著5月28-30日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