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超自然環境


(設計圖片)
 

文◎黃少芬

可持續發展是首先由環保團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倡的概念,讓人關注到資源不只是供應現今的需要,還要顧及後代,因此必須締造良好的環境,以致發展能持續下去。環境與發展的微妙關係,在教會同樣可見,每家教會有獨特的文化土壤,會特別吸引某些人,又孕育某些事工。

剛到訪香港的比爾.強生牧師(Bill Johnson),宣揚天國文化是他教會的大使命之一,那裡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許多神跡奇事,令港台兩地的教會驚歎不已。但在我看來,最精彩的地方不是一件一件的神跡,怎樣的環境孕育出這些超自然事件?我感到十分好奇。過去有許多從西方來的神僕鼓勵教會行在神跡中,強生牧師的團隊則提倡一種讓神跡可持續出現的教會文化,行神跡需要信心,看見神跡背後的運作法則需要智慧。

強生牧師不是自己一個強大起來,所領導的伯特利教會,手下個個都能獨當一面,許多著書,在其專業領域上也能教導別的教會。華人教會有斷層危機,快要退休的領袖沒有接班人,而強生牧師的團隊剛好相反,他之下的領袖其實有能力獨立開創自己的事工,不是接棒子的問題了,但他們甘於將自己置身在強生牧師的遮蓋之下。可想而知強生牧師必定有使徒的氣質,否則如何領導先知、布道家、牧師。本想訪問強生牧師有關他的教會如何運作,但今次沒有機會,卻想不到後來在他一位同工的書裡窺探到當中的奧妙,就是讓神跡可持續發生的文化土壤。

丹尼‧席克(Danny Silk)是伯特尼教會的管理主任牧師,在《天國尊榮文化》一書裡,分享教會如何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超自然環境。簡單的說,當我們以屬天的眼光去看別人,就產生屬天的尊榮文化。但是尊榮與神跡有何相關呢?很有趣,從書名猜想不到作者講的是五重職事,尊重和欣賞彼此不同的恩膏,全教會就能在愛和自由中,在地上建立天國文化,讓復興有永續的發展。

伯特尼教會的運作法則給我們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不要用舊皮袋裝新酒,卻要依從天國的法則改變思考和態度。我們也希望有尊榮文化,但常常不自覺地從傳統文化的思維和習性去理解,但當中混雜了許多高舉人的虛偽。我不是說要完全去掉傳統文化,而是用更新的靈去明白何謂屬天的尊榮,以及其他美善的德行,以致建立的是屬天的文化,而不是混雜的文化。

第二,從五重職事去反思彼此互為肢體的關係。事實上,絕少的人是五重職事的恩賜集一身,我們既在權柄設立的架構下,又彼此「切實需要」,而不止「切實相愛」,這樣的覺醒才是真正的謙卑,因為人很難去承認需要別人補足自己的不足。神把恩賜分給各人,不是叫我們去比較誰比誰更有價值,而是確立在基督身體裡的位置,各就其位才能成為一個行動自如的自由人。

第三,目光從單一神跡事件轉向可持續發展的超自然環境。從參與社會事務和尋求復興的現象中,看見教會群體普遍傾向「突然的出擊」,缺乏孕育社會轉化和教會復興的持久力,每次旱災來到時才呼天喚雨,平日卻沒好好耕耘土地。現實世界中,人在經歷神跡後也會忘恩轉向別神,神跡的功用是甚麼呢?是叫人明白神的慈愛、信實、良善、大能,然後內心改變了,更新的人聚集一起就形成更新的文化,而更新的文化就是天國臨在的外顯。天國是在超自然環境中不斷的擴展。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以色列及巴勒斯坦惟一僅存基督徒村

23/02/2011 – 19 亞達月I 5771
  目前在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境內僅餘一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