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鄰赤子心」──蝸居

 

文◎劉達芳

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是每人居住面積平均約六平方米,比國際標準的七平方米(約七十五尺)低。家庭的居住密度須少於每人五點五平方米,才可能遷入較大公屋單位。

新移民家庭這方面的需要更甚。2007年香港有539,027新移民,當中23萬為低收入家庭人口。新移民貧窮率更高達近四成半(44.1%)。5,400新移民兒童因居港未夠七年而不能入住公屋,有一萬名兒童因而居住於籠屋、板間房及套房等。

學者開始探討環境擁擠對人的影響,始於在動物中見到一些奇特的現象︰小旅鼠成群自殺式的投入海中。困在籠裡卻不斷繁殖的老鼠會互相殘殺,出現暴力、吞噬對方、交配失調、死亡率提高、不顧初生小鼠等現象。環境擁擠叫動物的心跳加快、體溫下降、貧血、患胃潰瘍。壓力不減時,心臟、肝及血管都受損,不育,最後死亡。

鑒於以上的研究,學者開始問︰人會否有類同的情況呢?城市設計師Lewis Mumford 認為城市的罪案及病態行為皆源於環境擁擠。貧民窟的高犯罪率、精神病均是環境擁擠的惡果。亦有人認為環境擁擠叫人早有性經驗。擠迫的居住環境叫孩子易發脾氣,坐立不安,擔驚受怕。人口密度是一個數據,但環境擁擠卻是一個感覺、一個心理的體驗。

炎炎夏日,板間房的氣溫可以升至40度,難怪許多老人家日間都在有冷氣的市政局街市度日。舊區的公園中,長者在花圃中「過夜」。睡著了,他們有可能會被老鼠咬。互不相識的長者,被安排住在同一間「長者屋」中,最終互斬收場。

基層中,多少女孩被家人侵犯,沒法保護自己,因為沒有可以上鎖的房間,就算睡在上格,也不保險。這些影響是長期性的,擠迫的居所與其惡果,會延及日後的反應︰一些曾被性侵犯的人,在環境擁擠的情況下,亦會非常不自在,因為他們對個人空間的需求亦比較大。

元朗市中心700尺的唐樓很搶手,因為人可以將之變成6間房再出租。每間租二千至三千元。深水盡「靚床位」是八百元一個月。這些貧窮家庭住舊區私樓,但其租金上升無管制。在金融海嘯之下,板房、小套房仍見加租情況,以致要以生活費補貼租金。

基督徒在這方面,可以做甚麼?住在公屋的富戶,讓把單位讓出來,叫輪候的可以縮短時間。基督徒的地產商,不讓以利益掛帥,要考慮抬高屋價的手段對香港低下階層有甚麼影響。基督徒要運用自己的投票權,催使政府重建公屋。

教會也可以開放聚會的地方,成為社區學習中心讓身處在擠迫環境的兒童,有充足的地方學習。若能有兒童托管服務及功課輔導,就更能全面性地照顧孩童需要。

有一日,主耶穌會說︰「我睡在街上,你為我預備地方;我在街上遊蕩,你接待我。」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全球禱告日發起人倡商業道德 推動「無悔正義」

23/09/2010 – 15 提斯利月 5771
  【記者黃少芬報道】全球禱告日發起人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