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須就意外事件作出應對

 

文◎黃濠光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期,見面時總會恭賀一番,為對方送上最美好的祝願。可是今年春節期間,先後發生巴士及小型賽車(Go-Kart,高卡車)的意外,有人受傷及死亡。其實香港差不多每天都有交通意外發生,意外事件已經不再令人感到意外。但意外中有人死亡時,就想到有關家屬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失去至親,一刻間人天永隔,要接受噩耗,殊不容易。每當看見車禍令孩子失去母親、塌樓令母親失去愛兒,墮樓壓死途人,拋擲腐蝕性液體令途人身體終生受損,就會為受傷或枉死的無辜者悲傷。

應有積極災難應對措施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在無可預計的情況下發生。海地發生大地震,奪去二十多萬人的生命,但地震發生短短幾小時後,救援人員及物資已抵達太子港。地震發生雖是意外,但災難本身卻不是在意料之外,有關國家早已未雨綢繆,儲備了緊急醫療物品、糧食、帳篷,當災難一旦發生,可第一時間赴運災場救災。我們誠然很難阻止災難發生,但這並非等於說我們只能消極面對,反之我們應制訂積極應對的措施。

對於地區上發生的災難,教會有應變措施嗎?以土瓜灣塌樓事件為例,土瓜灣教會比其他地區的教會更有責任去回應塌樓事件。教會可從慈惠基金撥出款項,購買必需品或提供應急錢給有需要的災民,亦可動員教牧同工及會友中的專業人士,為生還者提供輔導,給予安慰,協助殯殮。教會可在塌樓現場舉行簡短的追思祈禱會,為死者哀悼,為生者祝福。教會可印製小冊子,為舊樓居民提供保養樓宇、提防塌樓的知識,並附上鼓勵性經文及簡短禱文。教會也可動員會友探訪舊樓居民,派發小冊子,為居民祝福;一面探訪,一面行區祈禱,為社區求平安。

教會須先調整觀念
教會要有救急應變措施,必須先突破一些觀念。首先,要有無牆教會的觀念,意思就是說,服侍的對象不能只是會友。教會不是會所,不能只服侍交了會費的會員。教會服侍的範圍,要擴大至整個社區,未信主的居民也是教會牧養的對象。第二,不要以為救災只是政府的責任,教會要補政府在救災上的不足,多探訪災民,瞭解災民有甚麼急需之處是政府所忽略的,然後設法補救。第三,教會要認識區內居民迫切需要(felt needs)的是甚麼,平時多予關懷,讓居民感受教會的存在。這樣,當有災難發生時,居民就不會因對教會的參與感到突然和陌生而產生戒心。第四,災難發生有人死傷,家屬心靈最為脆弱,極需安慰。地震救災有所謂黃金72小時,對於被晴天霹靂打擊的災民來說,也有輔導的黃金時刻,教會須培訓輔導人員,在黃金時刻輔導及安慰受災人士,將悲痛的人帶到主耶穌面前。第五,災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殮葬或會採用異教儀式,教會當然不能參與,但也不必全身而退。生者最大的心願是讓死者盡快入土為安,教會若能盡力協助(如購買棺木),生者是不會忘記教會關愛之情的。第六,儘管有關事主不是信徒,但教會也可在災難發生現場,舉行公開的追思祈禱會。這類活動教會慣常在教堂內舉行,但也可在肇事現場舉行,給社區及災民有認同感。

愛心沒有界線
香港天天都有意外發生,沒有任何一區可保證能倖免於難,因此每區的教會都須未雨綢繆。教會要衝出四堵圍牆,以關心社區為己任,使區內居民的心向福音敞開。教會要為社區求平安,當然不希望災難在區內發生,但萬一發生了,教會在關懷及服侍社區上,絕不應缺席。教會愛心的流露,是為居民的心田松土,讓福音種子可發芽生長。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法、美為生命遊行反墮胎

22/02/2010 – 8 亞達月 5770
  【編譯Kate/breaking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