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看透金錢世界


錢志健在《信報》寫財經專欄
 

今年去西奈山看日出,之後將禱告寫成文字登在他的財經專欄裡。
 

2006年錢志健與朋友組織Ride 4 Hope,為知名度較低的慈善基金籌款。他們騎哈利電單車在柬埔寨、北美、大中華的路
 

《信報》專欄作家錢志健在金融世界打並二十年,發現人生上半場只有投資就沒甚麼意義,他期待下半場將更精采,在餘下的一萬零九百多天追求永恆的財富。

文◎澍雯
圖◎澍雯、受訪者提供

不管是寫財經專欄或出書,除了論投資心得外,錢志健總是不忘奉勸讀者︰不要貪財,卻要與上帝建立關係,追求永恆的財富。

「地上的財富最終是帶不走的,我做操盤人,不知道結局會怎樣,只能享受參與的過程。」他回顧自己的投資生涯時有這個感想。

今年6月,他參加教會的埃及之旅,在凌晨兩點出發,上西奈山看日出。他騎駱駝上山,看見閃耀的星空,心裡不禁發出讚歎,神的創造如此美麗!他感謝神賜給他生命。平日的投資工作,每時每刻追求「絕對回報」,但在西奈山上,他深深體會神不需要他有「絕對回報」,而是要他對神有「絕對信心」。股 起起跌跌,人生無常,讓他明白到很多事情不是在人的掌握之中,反而信靠神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爸爸不到四十三歲便過身了,他是醫生,卻不能自醫。」說起爸爸時,他透露自己將踏入四十二歲,是時候做中場檢討了。他算一算,如果能活到七十歲,餘下的日子便有一萬零九百多日;以每個月有二十二天交易日計算,那麼餘生還有七千九百多個交易日。「假如我在世上『最後的一天』,還是專注在交易和操盤的領域,我的人生真是可悲到極點!」這是他在新書《對沖心道》裡的一席話。

錢志健在中學一年級信主,留學加拿大,後來在加拿大做投資經理,2000年回流香港。他說,在加拿大時,自己是CEO,即是Christmas and Easter Only的基督徒;後來經歷神的恩典,也慢慢明白信仰是怎麼一回事。原來信仰也談及投資,他說,近代的分散投資策略理論,其實聖經早有說明,傳道書11章1-2節說︰「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這個道理使他在雷曼兄弟事件中不致「被吞噬」。

對沖原本是正常的投資工具,但被人誤用,就成為「 快錢」的高風險投機活動。錢志健經營對沖基金公司,自己是操盤人,他如何看甚麼是投機?甚麼是投資呢?他引述箴言13:11︰「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然後說︰「對衝要用很多策略。何謂不勞而得之財呢?我想其實是要問自己,這個工作是否能造就別人,若是就值得去做。有些散戶日炒夜少炒,影響身邊的人,這是不好的。天天做投資,而忽略了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也不對。」

他提及一位幫助病態賭徒的社工,對方跟他說,炒期指的遠多於去澳門賭場的,輸掉的錢也更多。「我認為香港人不應該全職炒股票。」

在他的新書《對沖心道》裡,他指出短線投資的散戶根本很難勝過大戶的真相,因為大戶在科技上佔優勢,另外行外人不大瞭解的「黑池交易」也是原因。他重重覆覆勸告讀者,「 快錢」的心態最終沒有好結局。他曾在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做地區主管,也在另一個對沖基金公司裡看過有標準足球場般大的交易室,之後常常告訴散戶,跟大戶斗短線炒賣,有些情況下是「自尋死路」。

他在書裡坦言自己以前也有「 快錢」的心態。大學原本讀傳理,但爸爸英年早逝令他對人生感到難以掌握,於是覺得做人要加快賺錢速度,後來就轉讀金融財務。然而,人生中第一次投資是糊里糊塗買了商品投資,也不記得是橙汁還是大豆,結果輸掉全副身家五千加幣。但這個教訓讓他明白何謂「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從此更有智慧地管理金錢。他深深記得去年在金融海嘯爆發後,天主教教宗在媒體發言說︰「即使財富消失了,也不打緊。」他甚為同意。

曾有電視台邀請他做節目,每天在開 前預測 場走勢,但他推掉了,認為意義不大。但他情願每個星期花八個鐘頭為《信報》寫三千字專欄,有時候還可以分享信仰。就好像今年去西奈山後,他將旅途上的禱告也寫在專欄文章裡,希望讀者尋求人生的意義。

另外,他也樂於跟讀者交流,過去收到不少讀者的來信,其中有青年人,他看出香港有這個危機,「看今日的環境,他們畢業後,沒有工作,在位的人也不會離開讓出空位,他們可以做甚麼呢?」他認為真正的問題是心靈的層面,最重要不是求神給他們找到工作,而是信靠神已經供應了他們的所需,深信神掌管一切。

「我現在喜歡跟人分享信仰,但不是神職人員,沒有這個呼召,我做的是職場事奉。」他在金融圈子認識許多人,還有他的讀者,每個都是分享信仰的對象。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香港五旬宗教會的發展與前瞻」的一點反思

17/11/2009 – 30 瑪西班月 5770
吳國傑博士   楊天恩,神召神學院禮拜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