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神學家講述舊約倫理

 

洛桑神學家講述舊約倫理

文/圖◎黃少芬

今日的香港,許多引起爭議的社會議題都涉及倫理;雖然向世俗社會傳遞價值觀需要有別於宗教的一套語言,但基督徒畢竟要弄清楚何謂合乎聖經的倫理,不致於在持守信仰和改變世界的行動中裡外不一致。然而,教會談及倫理,多以新約觀點為主,舊約倫理還適切於現代社會嗎?國際知名神學家韋特博士(Chris Wright)最近來港主講舊約倫理講座,正好解答了這個問題,他從舊約看職場倫理的轉化之道。

韋特博士是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國際總幹事,該會為斯托得牧師所創立。他本人也是洛桑委員會神學工作組主席,將於2011年擔任第八屆華福大會的研經講員。

在9月18日的講座上,韋特博士在開頭指出,現代人的世界觀非常個人化,基督徒應該從聖經的世界觀去建立倫理觀。「要問神到底 要我們如何生活?神想要怎樣的社會?我們要成為怎樣的社會成員?」這一連串的問題必須連繫到神的屬性。

韋特博士說,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世界觀有三大支柱︰耶和華、以色列和土地,引伸而出,他從以色列的神觀、社會觀和經濟觀審視舊約倫理思想。

神觀

現代人從人的處境看倫理,往往是基於謀求成功人生的動機,但韋特博士指出舊約倫理觀是以神為起始點,神有主權,而人只是回應神的要求。首先,神展示事情,透過救恩的歷史故事顯出恩惠,讓以色列人知道誰是獨一真神,並且思考對他們有何意義。韋特博士接著說,神在萬族中揀選以色列,只是向他們說話,因此以色列在救贖全人類的計劃上有獨特的使命和角色。「認識神的作為和屬性,為要使我們反映 的屬性,活出得贖的人性,成為 子民的模範。」因此,我們是根據神作過的事情獲得倫理的教訓,我們愛仇敵,因為神愛仇敵。

社會觀

韋特博士從社會角度理解舊約倫理。在古時以色列,舊約倫理教訓是用來塑造社會,從而建立個人的道德品格。神的救贖計劃在開始時,由揀選亞伯拉罕的家庭開始,演變成一個國家,最後是多元民族的社群。以色列是救贖群體的初熟果子,在普世的救贖計劃上有獨特的目的。為達成目的,以色列要與別國分別出來,成為聖潔的國度。「今日西方的人對聖潔通常聯想到宗教化人士,但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不同。」韋特博士又說,神揀選以色列是惟一可以聽見 說話的民族,是認識 的民族,因此以色列有獨特的責任去服從神,反映獨特的身份。「我們的得救經驗要與所過的道德生活相稱。」

韋特博士特別指出,根據歷史文獻,以色列社會文化與其他民族有顯著的分別,不只是宗教方面,家庭、經濟、土地等等各方面也與別不同。社會的道德反映人們膜拜的是怎樣的神祇,拜偶像是嚴重問題,若然以色列拜偶像,就會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也會發生變化。「以色列只能在耶和華和巴力之間作出選擇,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反映耶和華的屬性就是巴力的屬性。」

經濟觀

舊約倫理教訓與土地關係密切,關注經濟、公義、貧窮等等。韋特博士說,土地是舊約救贖歷史的基礎部分,以色列人污染土地,就被耶和華逐出土地,得赦免後才回歸土地。「神不只是關注天堂,對土地也感興趣。」

韋特博士又說,土地是耶和華賜給以色列的禮物,是實現對亞伯拉罕和列祖的應許。以色列人最後得以居住在應許之地,這證明了神的信實和救贖大能,非常具體的證明。「但土地的主權仍屬神,以色列是租戶,神卻是地主。」韋特博士特別將土地的概念應用在今日的社會,地雖賜給人,但人仍不過是租戶,需要向地主負責任,在社會和經濟層面上要回歸神的倫理教訓。

舊約倫理的現代應用

在分享的結束前,韋特博士說,沒有所謂的舊約倫理,舊約倫理仍然適用於今日。

在提問時段,有人問及如何將舊約倫理應用在今日的香港。韋特博士提出,舊約有善待陌生人的教導,這可應用在移民法,公義的教訓可對應勞工問題,並抗衡消費主義;另外,舊約有針對借貨的教導,現今過度借貸令全球資本 場變成賭場,這是值得反省的現象。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八千基督徒到以色列過住棚節

08/10/2009 – 20 提斯利月 5770
  【編譯蓮達/jpost.com/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