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心出发-【文化守望者】专栏

创意、文化和产业,三者如何能有完美的结合,这是当今商业社会一个谈论不休的话题。不少的基督徒认同“创意文化使命”,透过文化工作见证主,怎不会是一件美事呢?然而,困难就在于“美”这个字,没有“美”,即使技巧高超,又传递属灵真理,都不过是“承载着讲道信息”的技术成品,在感动人心这种奇妙的事情上可十分软弱。“美”是来自“心”的,但培育一个“有心”的基督徒文化工作者,就算不及骆驼穿过针眼那么困难,也是极不容易的。有关这方面,我想起一次在内地教创意写作的经验。

多年前,我到内地一个儿童之家教创意写作。那里有二十多位小朋友,差不多全是基督徒,他们因各种家庭问题而被政府安排寄宿服务。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在过程中引导他们探索故事的意义。无论我问什么,他们的回答既快捷又“标准”,字眼有些少不同,但都是十分相近,包括:“我会祈祷。”“我会倚靠神。”“有耶稣就是最好的。”

后来,我给他们的练习是写一封信给天父,表达心中的感想,写得最好的有奖品。他们写出的内容都是百分之九十相似的,例如:“我要做乖的孩子”,“我感谢主耶稣拯救我的生命”。这些之外,便没有其他了,完全没有个人的情感和想法。但有一篇在我眼前一亮,信中写到自己的不快乐,又问天父为什么她会这样痛苦的。我没有看名字,单凭内容就选了这篇文章获奖。公布消息时,全场的人都面露惊讶,包括成人导师。这位获奖者真特别,她是被评为儿童之家中品行最恶劣的人,年纪较大,也最反叛。

我的评审标准是什么呢?显然不是“标准答案”,我又不是钟情于天问式的哀伤文学,感情的真摰才是美不美的关键因素。真理已在圣经中,如今又有印刷科技,我们要做的不是“真理的抄写”,而是写出与人有心灵交流的文字,那种感情必须是真实和诚恳的。

基督徒文化工作者的培育,若是单单重视技巧,或属灵真理的填鸭式灌输,所产生的文化作品恐怕只会是空洞的。但培育“有心”人,何其困难呢!这人要敢于走过心灵的黑夜,放下对信仰的标准答案,脱下宗教的外衣,让赤露的心灵跟上帝对话。一切从心出发,有怎么样的心灵,就有怎么样的文化。


文@黄少芬

Vasco Lam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真正得胜有余的人生 -【Joyce Meyer】专栏

14/08/2016 – 10 埃波月 5776
罗马书八章37节指出,信徒在这世上是“得胜有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