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功課︰親子遊戲

 

朱麗英

開學了!「遊戲」二字,不知你會聯想起甚麼?開心?無聊?幼稚?璁假?浪費時間?又或是……其實「遊戲」是孩子最自然的表達方式,不需成人教導,小小年紀的他便懂得拿著玩具自玩一番,所以一般家長在孩子念幼稚園時,總喜歡購買不同的玩具作孩子的禮物,可是隨著孩子踏入小學階段,課程要求愈緊迫的時候,父母便會鼓勵,甚至主動要求孩子多學習少遊戲,又或是借「遊戲」之名,要求子女學習不同的知識,甚或採取「勤有功、戲無益」的態度,要求子女學習、溫習、再學習,往往忽略了「遊戲」仍然對成長中、求學中孩子的心理及生理扮演重要的角色。

「遊戲」本身就是兒童的語言,對兒童成長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兒童在11歲以前尚未發展出「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的認知能力,故此兒童在此時期缺乏像成人般的認知能力去有效運用及理解抽像文字及語言。與此同時,「遊戲」亦具有象徵功能,兒童透過「遊戲」單純地玩樂,既不為學習,也不抱任何目的,而「遊戲」過程本身已經足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處理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新技巧、整合經驗,而且還可以創造新的行為反應模式。故此,遊戲不單是兒童與別人最恰當的溝通方式,而且透過遊戲更可以不知不覺間促進兒童五方面的個人發展,包括(一)社交,(二)肢體及感官的刺激,(三)智力發展,(四)創意,以及(五)對情緒有宣 及穩定的作用。

當你知道純然的「遊戲」本身,原來對孩子有這麼多的益處時,不知你有沒有想過「遊戲」亦可以是一種很好的橋樑去促進親子關係?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期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中樂Teen會曾進行一項「深水埠區家長對遊戲的看法」的調查研究,以瞭解深水埠區家庭的親子遊戲情況。從621位深水埠區內幼稚園至小六學生的受訪家長的訪問中,我們發現︰(一)近兩成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沒有花時間與子女一起玩遊戲,當中最大的原因是「沒時間」、「疲倦」、「唔知玩咩」及「沒錢」;(二)近三分一家長平均每天與子女玩遊戲之時間不足7分鐘;及(三)超過七成受訪家長表示自己與子女玩遊戲的方法及技巧不足。作為讀者的你,不知在日常生活中(不單是璁假),你又會願意付出多少時間與子女一起遊戲呢?
既然兒女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產業,而父母又是兒童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故此父母若選擇採用兒童最擅長及喜愛的方式──「遊戲」與子女建立親子關係,這樣不但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藉遊戲過程瞭解子女的想法同需要,甚至大部分的孩子問題都可以透過健康、正面的親子關係作出影響及改變,而更重要,亦為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一點是透過「親子遊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及接納,因為愛是需要從對方角度思考及出發、不功利、不計算學業成績、不附帶交換條件,乃是因對方的需要、為了造就對方而甘願放棄自己的慾望及調較自己的步伐。

在數月前,曾有一位家長指出她的小一女兒,從小至大都沒試過在她的生日或母親節送她一張卡,更遑論女兒可以直接地對她表達愛意,可是當這位母親參與我們所辦的兒童為本親子遊戲小組,並願意真誠、耐性地付出半小時的親子遊戲時間予女兒後,女兒經過第一次親子遊戲後,隨即運用洗澡後鏡子所留下的水蒸氣寫了「I Love You」送給媽媽。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無條件地陪她一起遊戲,沒有批評、嘲笑、催迫,甚或附帶成人教導、要小孩學習的要求,換來只有投入、肯定、支持、接納,為遊戲而遊戲,孩子自自然然會體會到母親的愛,這不是正如基督對我們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嗎!讓我們試試每天騰出十五鐘的時間,只是一個洗臉及漱口的時間,不為學習而遊戲,乃為孩子需要而一起玩樂,讓他體會你對他的愛及付出吧!

若果你有興趣進一步瞭解兒童為本親子遊戲,歡迎致電2729-8216與我們「愛家·愛玩樂」計劃的社工聯絡。

(作者於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中樂Teen會任助理督導主任)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三藩市教會復興聚會進入第三個月

15/09/2008 – 15 以祿月 5768
  【編譯林國祥/charismam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