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太的金石良言

 

由愛國青年、記者到教區堂委,80多年的人生閱歷如普洱茶般濃香,滲出的人生道理雖然耳熟能詳,不會給你很大的腦震盪,卻教你一生受用。

文︰黃少芬
圖︰受訪者提供

戰前時期

今年85歲的黃梁學榕,自小在教會長大,在香港循道衛理宗當了幾十年的堂區委員,也是最早期加入總議會的女性之一。

黃老太在四五歲時,居住在上環一帶,附近必列嗜士街有一座基督教青年會會所,這是她最早接觸基督教的地方。青年會幹事經常在會所大門外送公仔紙給小朋友,吸引他們上主日學,黃老太也成了乖乖的主日學學生。可想而知,主日學對她的信仰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到了今天,她還不時跟獻身為傳道人的女兒說︰「你爸爸在臨終前,也沒有停止教主日學。明天要入醫院了,今晚還站在講台上教導啟示錄。」

黃老太的金石良言︰
「置之死地而後生,為神獻上全部生命, 不會虧待這樣的人。」

日治時期

在香港的日治時期(1941-1945),黃老太在半島酒店做簿記工作,幾個月後,決定返內地為祖國做點事情。除非獲得日軍批准,否則她不能離開,但申請最終順利通過了,日軍正式簽紙讓她上路。然而她還有點擔憂,因為有些人在途中被日軍拋出大海,這是偶爾發生的事。

她一人上路,經過鹽田的時候,遇上了共產黨的部隊,他們阻擋她去路,像審犯般盤問她。獨行少女最惹人懷疑,因為很多是間諜。黃老太坦白說出原因,但對方不信,她只好說︰「我是基督徒,不會說謊。」軍兵仍舊不信,把她關在房間裡,有兩三小時之久,她不停向神禱告,「若然是時候回天家,就回去吧。」突然外面傳來槍聲,然後一個人走進內,跟她說︰「我們捉到了,你不是間諜,走吧!」

聽黃老太說,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很多熱血的青少年因為愛祖國的緣故,毫不猶疑就放下一切返內地服務,這是很平常的,中學女生也是這樣。「在那個時代,不愛國的,就是漢奸。」

黃老太的金石良言︰
「雖然經歷很多困難,但在神裡面存著信心,可以渡過一切難關。倚靠神的力量,甚麼都不怕了。」

戰後時期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黃老太返回香港,先在小學教書,後在新生晚報做記者,跑了四年的新聞。一個女性在四十年代當新聞記者,殊不簡單,她何以有這樣膽識?「我父親是開通的人,小時候,我的志願是做消防員,他也不反對。」

她為晚報寫新聞,每日早上10時半截稿。初期她跑法庭新聞,九時開庭後,一邊聽審詞,一邊寫稿,寫好了一段,就立時交給一個跑腿的帶回報館,他走了,另一個跑腿的來接力,站在法庭門口等她寫完第二段文字。

記者生涯中,曾有一個重大成就,今日回想起來還引以為傲。戰後的香港社會,經濟肅條,政府為助貧民解困,實施大米配給措施,價格統一。有一家無良的米鋪,把劣等的碎米混在大米中,以大米的價格賣給輪候配給的市民。一個來買大米的女人,察覺到有碎米,於是與店員爭執,但店員竟用掃帚打她。黃老太知道這件事,建議她去政府部門投訴,然後她把無良米商的惡行報道出來。新聞登出來後,有高官看見,隨即跟進事件,結果那家米鋪的牌照給吊銷了。

結束記者工作後,她轉去女青年會工作,一直到退休才離開工作崗位。有一件工工作她覺得很有意思,就是組織富有的婦女去探訪徙置區、保良局,讓她們看見別人的缺乏,因而想及怎樣幫助別人。她覺得現今的人不懂珍惜擁有的物質,甚至有點浪費。「用清茶代替咖啡,把省下來的錢捐出來。如果你一日吃兩個蛋撻,何不改為一日吃一個,把省下的錢捐給別人。」

戰後的社會,溫飽是優先解決的問題,很多孩子沒有上學機會,十一二歲便做童工,替人送貨、打掃清潔。黃老太晚上在教會義務教識字班,禮拜天教主日學,希望小朋友有美好的前途。教會裡的人也很貧困,奉獻能力不強。有一年,教會要籌錢在九龍興建分堂(即今日的循道衛理會九龍堂),她去探訪住床位的會友,問他會否願意為建堂奉獻。對方聽了,就從床鋪下提出一袋錢,裡面有一百多元,他把一百元奉獻給教會。「大家當教會是神的家,把全部拿出來,不是把有餘的才拿出來奉獻。」提起這個會友時,黃老太眼睛不禁泛起淚光。

黃老太的金石良言︰
「不要說社會問題太大,自己幫不了甚麼。由自己開始,能幫助一個人,就幫助一個人。社會上少一個人挨餓,就多一個有用的人。」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袁幼軒「從毒梟到教授」訪港布道會

24/04/2008 – 19 尼散月 5768
【本報訊】配合今年機構的「生命運動」的推行,「真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