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字為祭︰文人的無可救藥

 

黃少芬

文人多大話,很多人這樣說明寫作與人格是兩回事,不論文字寫得多麼悲天憫人。雖然文人給別人這種印象,但無損中國人歷世以來對文人的情意結。

有一日,我和朋友到潛水用品店買東西。付款時,朋友向店主介紹我,說我是文人。店主立時肅然起敬,我就拿出《國度復興報》送給她,她驚訝的問︰「辦報的文人?」我連忙解釋說,非也,非也,只是當個小編輯。結賬時,她特別給我額外百分之五的折扣。離開後,我的朋友顯得不高興,她說店主對文人另眼相看,就算自己是銷售經理,也比不上文人那麼受人尊重。

中國人對文人的情意結實在複雜,雖然敬重你,卻不買你的書,不看你的作品,他們實際上是戀上文人的形象,並不真心喜愛閱讀。

說起文字事工,教會一定表示支持,但真正以實際行動支持的寥寥無幾。同樣地,很多人對文字工作寄予厚望,平日卻不看書、不寫作,那是否戀上文字工作的形象呢?這也不打緊,文人仍然「會做好呢份工」,但令我頗為憂心的是基督徒閱讀人口愈來愈少。報章每隔一段時間就報道閱讀習慣的改變,每天看電視兩個鐘頭,閱讀只有幾分鐘,一年看兩本書……聽多了這類消息,我愈感到不安,因為教會向來對社會趨勢總是不堪一擊,閱讀文化也是一樣。

文字並非媒體之王,我們不用高舉它,但教會歷史二千年來,最寶貴的信仰遺產都是以文字形式保存下來。抗拒閱讀的人甚少會勤讀聖經,或是讀聖經讀得如癡如醉,生活習慣與信仰其實息息相關。

聽說今年基督教書展比以往冷清,生意和人流皆跌了兩三成。有行家推測箇中原因︰每逢經濟好轉時,人會較少看書。若然是真的,這顯然又是信徒受社會文化影響的一種現象。

面對閱讀人口凋零的慘況,很多人都放棄了文字工作,轉投其他媒體的陣營,認為大勢不能逆轉。但文人像某故事裡的小麻雀,在地上仰臥朝天,舉起脆弱的雙腿,以為可以撐得住快要倒塌下來的天空;同時又無可救藥地相信,那位在阿伯拉罕提刀正要宰殺兒子之時忽然走出來插手的上帝,也會在天空將倒下之際及時來到。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美國名女主播批評白宮寄出有經文的聖誕卡

22/12/2007 – 13 提別月 5768
Barbara Walters   【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