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下的中國教會


丁光訓主教
 

黃濠光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明年便是三十週年。稱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國歷次政治運動的顛峰,對基督教的打擊也達空前。三自愛國運動下的教會雖獲政府認可,但紅衛兵仍不放過,教堂被封、書籍被毀、領袖被批,吳耀宗和丁光訓都失去政府保護。由1950年至1978年間,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的殉道者合起來估計約有五十萬人(顧長聲,頁105)。按三自會數字,中國基督徒在1949年只有七十萬人,教會受逼迫二十多年,到文革時幾遭滅頂之災。

基督徒人數不減反增
有形的教會看似消失,但無形的教會卻無聲無息地增長。所謂無形的教會是指不在教堂裡聚會的地下教會,國內基督徒稱為家庭教會。中共成立三自會時,許多基督徒不願加入,寧可秘密地在家裡聚會,有些選擇在田野、山邊、河旁或倉庫敬拜主。家庭教會在中國迅速增長的原因,第一是有形教會崩潰和被封閉;第二是信徒渴望彼此相交,無法壓制;第三是信徒渴望教會脫離政治影響和政府控制;第四是聖靈工作帶來教會復興,彰顯神醫治病人的大能;第五是福音廣播帶領多人信主;第六是巡迴布道者到各地傳福音,產生大量新信徒。新中國頭三十年,有形教會縮小,無形教會膨脹,官方在1979年的數字顯示,中國基督徒有三百多萬,真正的數字應不只此數。

三自教會重新開放
中國共產黨信仰馬列主義,要把中國過渡到社會主義,最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在共產黨眼中,資本主義是人民公敵,但經過三十年斗跨斗臭走資派之後,國家落到一窮二白的地步。於是共產黨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所以實踐證明,貓不能捉老鼠便不是好貓。1978年是個分水嶺,中國走改革開放路線,實施市場經濟,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是在經濟上,而不是在政治上和宗教上。共產黨對宗教的觀念,看不出跟五十年代有甚麼分別。1979年四月,三自會恢復了浙江寧波百年堂的崇拜,跟著福建廈門鼓浪嶼的新街堂和上海市的沐恩堂先後恢復崇拜。有論者認為這不是甚麼宗教自由,而是為了吸引外資,開放少數教堂給外國人看。

丁光訓領導全國兩會
1980年三月,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距第二次相隔了二十年。會議除了修改三自會章程和建立新領導班子外,還成立了「中國基督教協會」,主要任務是按三自原則辦好中國的基督教會,推進神學教育、文字出版等基督教事工。丁光訓被選為三自會主席和基督教協會會長。丁光訓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神學系,曾在加拿大服侍及在美國深造。1949年他應聘在日內瓦擔任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幹事。1951年回中國,出任上海廣學會幹事。1952年成立了金陵南京神學院,由他擔任院長。由於他有海外關係,曾出國訪問,替中國的宗教政策辯護。

丁光訓主領兩會(三自會和基督教協會),作了很大的努力去恢復原來的教會。按兩會統計︰「1986年全國有禮拜堂四千多所,1991年達七千多所,至1996年,全國開放的教堂已有一萬二千多所,另有聚會點二萬五千多處。自1979年以來,幾乎平均每天有三座教堂重新恢復或落成。」到2004年,「全國有近五萬所教堂和家庭聚會點,其中七成在農村」(羅偉虹,頁78)。兩會把家庭聚會點也算進去,看出丁光訓也正視家庭教會客觀存在的事實,並試圖團結。

政府宗教政策外鬆內緊
家庭教會的確發展迅速,全國各地都有,特別在河南、安徽和溫州都發展出有規模的系統,每個系統都有數百萬之眾。雖無正式統計,一般相信全國六大系統中,信徒人數至今達七千五百萬,甚至上億,當中大部份是年青信徒。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不論在鄧小平時期、江澤民時期或胡錦濤時期,中共的基督教政策是「外鬆內緊」。政府留意到基督教是發展最快的,從1980年起就訂立「愛國公約」,要教會實行「三定」︰定聚會點、定負責人、定片(就是活動所容許的地區)。又禁止未成年男女到教堂禮拜和接受洗禮。一切宗教印刷品統一由基督教協會負責印刷出版,不得私自印刷和散發。1982年又推出《十九號文件》,要一切基督徒活動都在三自會管理之下,家庭宗教聚會應予禁止。

家庭教會不參與三自的理由
這樣的規定令家庭教會不願向政府登記,也不參與三自,其他的理由還有四大點。第一,教會元首不一樣︰三自會的元首是政府,以政府宗教政策為依歸;家庭教會的元首是基督,以聖經教導為依歸。第二,按立事奉同工方式不一樣︰三自會按立同工,必須經宗教事務局批准;家庭教會按立同工,是看其恩膏、真理裝備、恩賜、屬靈品格及教會的認可。第三,兩者基礎不一樣︰三自會建基在新派神學;家庭教會以聖經為信仰基礎,有基要派和福音派的傳統。第四,兩者道路不一樣︰三自會政教結合;家庭教會政教分離。在這個背景之下,政府於2005年三月一日推出新宗教規定,強烈要所有家庭教會登記。

從「三自」到「三好」觸礁
三自會在吳耀宗時期是一條「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路線、左的路線、恨的路線」,明顯是政教結合。在丁光訓時期,三自會雖也走不出政教結合,但丁光訓曾努力過政教分離。他在1986年中國基督教第四屆全國會議中提出在「三自」外,還要加上「三好」,就是治好、養好、傳好,要盡量使信徒的宗教感情得到滿足。他想將三自的政治性轉化為教會性。他於1988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呼籲「政教要分離」,他相信按聖經的教會辦好教會,一定能同社會主義協調。

丁光訓的主張於1989年遇上「六四民主運動」。他在鎮壓之前曾公開表示同情學生。他不認同鎮壓,六月廿四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宗教團體支持政府鎮壓的聲明,只有佛、回、道三教,沒有基督教的參與。在統戰部與宗教事務局的壓力下,兩會終於在六月廿七日聯合發表「堅決擁護四中全會各項決定」的聲明,支持政府鎮壓平亂。丁光訓對「六四」初期態度,令政府開始冷落他,加上東歐共產國家的崩潰,令中國提防「和平演變」,走回左的路線,要跟宗教作鬥爭。1996年十二月舉行了中國基督教第六次全國會議,丁光訓辭去兩會職務,由韓文藻出任協會會長,羅冠宗出任三自會主席。到2002年的第七次全國會議,季劍虹出任三自會主席,曹聖潔出任協會會長。

家庭教會面對逼迫的反應
在江澤民主政下,政府堅決取締一切未經批准的宗教活動點。「六四」之前較寬鬆氛圍下的公開或半公開的家庭教會,再次轉入地下。教會繼續增長,許多農村地區,信徒數目大大超過共產黨員數目,從而形成一股社會勢力。政府也採取高壓手段,突襲家庭教會,大規模逮捕,罰巨款,施嚴刑,監禁不審判,審判判重刑,甚至槍斃。1998年八月廿二日,十位家庭教會領袖發表七點公開聲明,呼籲政府停止逼害,並與家庭教會領袖對話。同年十一月廿二至廿四日,家庭教會四大系統發表七點信仰聲明,其中包括聖經、三位一體、基督、救恩、聖靈、教會及末世。七點都是福音派信仰,但否定神跡和靈恩終止論,反對禁止說方言,贊成前千禧年派立場。

宗教在共產黨眼中的作用
近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教會除三自會和家庭教會外,也有一些已登記的教會,既未加入三自,也不屬家庭教會。在眾多的外資公司中,也有基督徒聚會在公司和工廠裡舉行;這種職場教會漸被稱為「第三教會」。在政府眼中,任何不屬三自會和未登記教會,均屬非法。政府執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的不是促進宗教信仰,而是促退宗教信仰。在改革開放以前,宗教是為政治服務;在改革開放之後,宗教除了服務政治外(基督教全國兩會隸屬於宗教事務局,宗教事務局隸屬於黨的統戰部),也為經濟服務(十月十五至廿一日的中共十七大修正了黨章,在總綱第十九段說︰「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團結信教群眾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共產主義本身其實也是信仰,是無神論信仰,與基督教有根本的矛盾關係,要兩者共融,除非其中一者變質。中國共產黨自稱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這其實等於自稱為神,但近三十年不見以前那種個人崇拜作風。筆者暫時看不出基督教與共產主義在關係上會有甚麼出路。

基督教要處理歷史問題
然而,基督教跟中國政府和中國文化在關係上是有出路的。基督徒尊重及順服政府,瞭解中國特別敏感有外國勢力介入中國教會,明白都跟中國近百多年的遭遇有關。基督教傳入中國,的而且確跟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和不平等條約有關,這個根源性的問題需要處理,以便理順基督教與中國的關係。中國逼迫教會,殺害基督徒,我們要寬恕。有些西方基督徒贊同列強侵華和不平等條約,基督徒也要向中國道歉,期望這一天很快臨到。

資料來源︰
1.鄧筆明,《滄桑與窘境︰四十多年來的三自愛國運動》
2.羅偉虹,《中國基督教》
3.顧長聲,《中國基督教簡史》
4.艾得理,《中國教會長征錄》
5.Tony Lambert, China』s Christian Millions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中國印刷機構慶祝第五千萬冊聖經

19/12/2007 – 10 提別月 5768
  【編譯Angel/The Chr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