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學校與學校教會

 
 
 
 

教會學校與學校教會
專訪匯基書院(東九龍)校長杜枝生博士
文/澍雯 圖/澍雯、部分由匯基書院(東九龍)提供

實踐堂校一家

基督教在香港辦學,常見的是同時借用學校地方辦教會,教友不但有校內學生,也有學校以外的人士。基督教匯基堂在2004年成立,雖然是位於匯基書院(東九龍)裡的教會,但特別之處是這家教會的使命是純粹支援學校的福音工作,並不不會向外發展,學校才是他們傾盡全力收割的福音禾場。教牧同工、堂委和教友主要是學校的教職員、學生和家長,教會的教牧同工在學校擔任聖經科老師,學校老師又會在教會裡承擔事奉崗位,這就是學校所標榜的「堂校一家」。

匯基堂現時有一個主任牧師、兩個傳道人,會眾約有二百人,其中七八十人是學生,其餘是家長。學生遲早會畢業離校,他們若然留在教會不走,畢業生人數就會愈來愈多,甚至會超過學生人數,教會豈不是漸漸失去學校教會的特質?杜枝生校長回答說︰「不會的,我們會推動畢業生走出外面植堂,他們的父母也會同去。」這真是別具特色的宣教策略。

教會學校培育靈命

杜校長有超過廿九年的教學經驗。神呼召他1984年從加拿大回港從事教育工作,之後在堂蔭街的匯基書院當校長,到了2003年匯基書院(東九龍)成立時,他才轉職到新校。這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思考教會辦學的目的。「如果教會學校最關注的事情也是學業,為甚麼教會要辦學呢?」

他解釋說,香港的早期社會,政府沒能力發展平民教育,於是教會開學校幫助貧窮子弟。今日政府已有能力推行普及教育了,教會又為甚麼仍然參與教育工作呢?他引述興學證基協會總幹事彭孝廉的一番話道出原因︰「教會辦學的目的是結合信仰和教育,最終目的是榮耀神。」既然是這個目的,誰能承擔教學工作呢?必然是基督徒。外國的教會學校,教師全是基督徒,但香港的情況卻不同。杜校長為建立一所結合信仰和教育的教會學校,聘請的教師全都是基督徒。

「我的心願是發展重視靈命培育的學校。有些人以為學校重視靈命,學生的成績就不會出色,我們真的要打破這種偏差的觀念。」雖然入讀學生的成績有參差,但學校努力把學生的成績提升至中上水平。杜校長深信,有好的學習環境,有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就會自然地喜歡讀書。

學生和家長福音工作雙管齊下

學校有傳福音的使命,收生不分宗教信仰,但杜校長在家長簡介會上會先坦白交待傳福音的托付。如果家長抗拒子女聽福音,他們還可以趁早找另一所學校。然而,每年入學的學生只有一半來自基督教家庭,那麼就有一半是未信主的。學校為遷就兩類學生的宗教知識程度,聖經科分成兩班。在基督徒家庭長大的學生自小上教會,學校會讓他們在信仰上接受更大的挑戰。

在學生福音工作方面,學校每年籌辦福音周、布道會、讀經營,每個星期五在課堂時間有四十五分鐘的團契活動,可不是自由參加的,但未信主的學生不會反感,因為氣氛相當輕鬆。為甚麼不在課餘時間呢?杜校長考慮到基督徒學生在課餘時間未必能參與學校團契,因為大都有自己的教會生活。學校有這個特別的構想,是想增加學生的凝聚力,同時鼓勵基督徒學生向同學傳福音。

學校很重視跟家長建立緊密關係。杜校長盡量增加學校的透明度,令家長對學校有信任。家長可以在網上跟教師直接溝通,也可以在網上查看子女上學和放學的時間。學校一個月有一次家長會,讓家長與教師有輕鬆交談的機會。由於教師有很多機會接觸家長,所以也締造了不少傳福音的契機。家長參加學校的家長班,除了學習處理家庭和子女問題,還有查經,這也是認識基督教信仰的機會。

一個家長對學校的觀感

鄭太的女兒和大兒子也是匯基書院(東九龍)的學生,她覺得杜校長和學校教師很親切,對學生很有愛心。「杜校長和一兩位老師每天早上會在門口迎接學生,給人很親切的感覺。杜校長還會邀請學生到他家中吃飯,又會跟家長開早餐會。」學校最令她感動的一件事是︰「有一年,中四級學生的成績不好,老師竟然在那年璁假犧牲自己的假期,返回學校替學生補課。」

她說,女兒入讀這學校後,說話的表達能力有很大的改善,看事物的角度更闊,相信是因為她參加了許多課餘活動,多了接觸人群。女兒的課餘活動的確很精采,她曾採訪高官,在電台接受訪問,去老人院陪伴老人外出購物,參加辯論比賽,去柬埔寨短宣。但鄭太覺得更重要的是,老師很會發掘學生的天分,也經常讚賞學生。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緬甸暴政惹民憤 基督徒危機四伏

13/10/2007 – 1 瑪西班月 5768
Pray for Burma   CS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