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來華百年前後


John Mott
 

黃濠光

本期排版之日是九月四日,是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的正日。本欄回顧基督教在華的二百年歷史,已經過了一半。1907年百年紀念,上海舉行了第四次宣教士全國會議,前三次分別是1843年在香港、1877年及1890年在上海。

香港於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翌年舉行第一次宣教士會議,當時在華宣教士及信徒不多,但決定組成「委辦譯本委員會」,重譯聖經。同年,宣教工作在上海開始。第二至第四次全國會議提供了一些數字,足見福音工作在華大幅拓展。

年份,宣教團體,西教士,華人同工,宣教總站,宣教分站,信主人數
1877,29,473,750,91,511,13,035
1890,41,1296,1657,不詳,不詳,37,287
1907,63,3445,9904,632,4470,178,251
資料來源︰台雅各CD《基督教來華史》,月曆《莫忘中華2007》

《國語和合譯本》問世
頭一百年,一些主要差會各自翻譯聖經,出現不同的版本。1890年的第三次宣教士會議決定出版一本全國通用的中文聖經,由英國聖經公會、蘇格蘭聖經公會和美國聖經公會牽頭,選派英國、美國和德國宣教士等,和衷合作譯出獲多方接受的譯本。這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和合本》、《淺文理和合譯本》及《文理和合譯本》。

《淺文理和合譯本》於1904年出版新約。《文理和合譯本》於1907年出版新約,於1919年出版舊約。1906年,官話和合本的翻譯工作完成了新約;1919年,舊約的翻譯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時,聖經譯本名為《國語和合譯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人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

和合本的問世剛好趕上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同時期的新文化運動,成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翻譯著作,對中國白話文的普及和發展都起了相當大的積極影響。根據許正林的《中國現代文學與基督教》,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以後,「幾乎所有的現代著名作家和文學理論家如魯迅、鄭振鐸、茅盾、許地山、王統照、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田漢、成仿吾、冰心、聞一多、徐志摩、巴金、老捨、曹禺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證、評述或介紹過聖經文學。」

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
在二十世紀初,美國有一名重要的教會領袖,名叫穆德(John Mott),他帶領著普世教會的學生、宣教和合一等運動。穆德為了中國學生與教會,先後九次訪華,每一次都安排與學生見面互動,十分瞭解中國學生的變化與需要。為了喚起全世界對中國學生的重視,穆德支持在中國舉行第十一屆的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大會。他當時已體認到中國「五四運動」所引起的反帝國主義和反教氛圍正在加溫,希望藉此大會為中國教會打氣。會議從1922年四日四日開幕至八日閉幕,穆德親自來華主持大會,參加者有來自卅二個國家的146名代表,加上中國的五百五十餘名代表,共有七百多人。大會的標語是「天下一家」,主題是「基督教與世界改造」,分六個專題討論︰國際與種族問題、基督教與社會及實業之改造、如何向現代學生宣傳基督教、學校生活之基督教化、學生在教會中的責任、怎樣強化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結果弄巧成拙,這次大會成了點燃非基督教運動的導火線,非基督教很快從清華、上海的學生運動演變成全國性的政治運動,延續達六年。

雖然反教浪潮洶湧,中國社會動盪,但福音繼續傳開,以下是1922年及1949年的一些數字比較︰

年份,外籍宣教士,中國基督徒人口
1922,6,204,366,524
1949,4,091,八十萬
資料來源︰月曆《莫忘中華2007》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學會發笑

07/09/2007 – 24 以祿月 5767
  文/華理克(Rick War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