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另一世界的你


異族同婚是兩個世界在互相碰撞
 

童年的馬太沒想過將來會與中國女子一同走宣教的路
 

小時候的莎拉
 

莎拉

馬太身世之謎
八十年代初的美國,黑白人通婚是不尋常的事,偏偏馬可與卡慧墮入愛河,還誕下了馬太和他四個兄弟姊妹。馬太在童年的時候,就隨父母往肯尼亞居住了八年。馬可是帶職宣教士,以護士的身份見證神,馬太因而接觸過很多垂死的人和愛滋病患者。肯尼亞的生活是落後且貧窮的,有一次卡慧在廚房的爐中發現了一條大蟒蛇,馬太得幫手捉蛇!之後他們又舉家往南非宣教,幾年後返回美國。馬太說自己是遊牧民族──沒有很深的根,沒有很多朋友。他向家人宣告︰我會單身終老,將來也會周遊列國辯證真道。

當長髮遇上短髮
莎拉是地道香港人,有一頭清爽的短髮。她心裡明白,生命中有一部分會將她不喜歡及喜歡的人統統嚇走,就是她對非洲的心。2003年八月她剛抵美國讀神學時,參加了一個關於伊斯蘭教的聚會,在座有個頭髮又長又曲的人,三番四次向講員發問,這是她第一次留意馬太這個人。之後,他們透過馬太的同房相識,南非的話題將兩個世界的人連繫起來(莎拉曾在南非短宣有十六個月之久)。二人本來各自走宣教的路,但意想不到兩條路竟然在某時刻匯合起來。

美麗的誤會
他們在小小的校園中常常碰面(馬太最終承認他是刻意遇見莎拉的)。馬太和同房又跟莎拉學廣東話。相處久了,莎拉很欣賞馬太,覺得他對非洲和伊斯蘭教有深度的認識和洞見,對神對人都有敬重的心,而且孝順父母,又對真理和公義執著。而馬太眼中的莎拉是個愛神的人,待人恩慈,溫柔而勇敢。二人互生情愫之時,駭然發現自己原來一直被對方的外表欺騙了!

還以為對方跟自己的年紀差不多,誰知莎拉其實比馬太大七年。

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令莎拉決定放下發展的念頭,跨越文化、語言、年齡等鴻溝畢竟太難。他們仍然是好朋友,一起返團契、談天說地、學阿拉伯文……但他們的內心卻充滿疑惑和掙扎。直至2004年三月,馬太鼓起最大的勇氣,邀請莎拉成為他的女朋友。他們經過祈禱,考慮了一回,五月就展開戀情!

莎拉寄了他們的合照給香港的媽媽,媽媽開懷大笑,說馬太的樣子很像耶穌。

相愛難,分開更難
戀愛是甜蜜的,但他們吵鬧的時候也甚多,有時是語言引起的誤會,有時是文化差異而有的意見分歧,更多時是因為人性的自私。有些時候,他們懷疑是否應該分手。

莎拉的一些華人好友並不接納馬太的「鬼佬」性格,不看好這段關係,莎拉覺得很為難。當莎拉走進馬太的朋友圈子時,也感到非常沉悶。「內憂外患」之下,莎拉不時感到茫然、孤立,誰願意並明白他們的處境呢?

宣教系的教授是少數的鼓勵者之一,他認為這兩個學生很適合宣教,而這段跨文化的關係可以組成一個很有效的宣教單位。他自己就是娶了另一種族的人,妻子大他十年,但他們快樂地共度了三十個寒璁。

繼續愛下去
後來,馬太應課程要求往以色列學習舊約聖經的背景近一年,回美後便立即與莎拉尋求專業的婚前輔導。馬太是莎拉所認識的其中一個最複雜的人,她看了一本枕頭般厚的書,才明白這位宣教士兒子的心理。神也藉著輔導員(也是非洲長大的宣教士子女)幫助馬太去面對成長的心結。輔導員聽了他們同行的困難,認為二人彼此深深相愛,於是祝福他們繼續愛下去。他的結論好像為這對有情人注射了一支強心針。

婚前輔導與伊斯蘭教課程同時結束,莎拉的學生簽證也快要期滿,要回香港了。他們在美國簽了結婚證書,然後2007年春天在香港舉行結婚感恩會。

婚後雜感
莎拉認為擇偶是在挑選一個將會最深影響你的人,所以要非常謹慎。馬太常糾正莎拉言論不合邏輯的謬誤,莎拉也會教他中國人的人情世故,馬太勸莎拉多留意世界大事,莎拉迫他注意個人衛生。雖然他們有時覺得對方很麻煩,但漸漸地兩人都在改變。

馬太︰「你今天完成了甚麼事?」
莎拉︰「沒甚麼事。」
馬太︰「你說你要改變世界啊。」
莎拉︰「我是這樣說過──我應該怎樣做呢?老公。」
馬太︰「要有行動!不如由閱讀開始,你每星期讀一本書。」
莎拉︰「真是好主意。」

就是因為兩星期前一個晚上有這段對話,莎拉已經看了兩本好書。單身是自由自在的,但莎拉有傾向縱容自己的弱點,所以實在很珍惜馬太對她的提醒,感激他幫助她過一個更合乎神心意的生活。

回想從前,莎拉很感恩進入非洲時,仍然是單身的,這樣她可以跟當地人同住,較深入地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而自己也被迫學會獨立,因為無人可相依。

莎拉相信無論在單身或已婚的景況,我們都可以感恩。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慕拉第︰為中國餓死的單身女宣教士

19/07/2007 – 4 埃波月 5767
年輕時的慕拉第   穿唐裝的慕拉第女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