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尋根為未來

 

本報今期的「世界焦點」報道基督教在美國四百週年的記念活動,其中包括特會、電影和祈禱會,這樣的安排很值得香港在籌辦基督新教來華二百週年的慶祝時借鏡,令有關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姿。

美國基督徒較重特會
美國基督徒欣逢甚麼慶典,都喜歡舉行特會。去年慶祝亞蘇撒街大復興一百週年,也是以特會作為核心活動。今次慶祝四百週年,在特會之外還有一個高潮,就是在四月廿九日下午舉行祈禱會。屆時數千人齊集在當年英國殖民者登陸的海灘祈禱,並且重演插十字架,更新與神的盟約。此外,藉著在電視播放《First Landing》這套電影,慶典的主題得以進入每個家庭,喚醒美國人重尋自己的根。

韓國基督徒較重祈禱會
今年也是平壤大復興一百週年。韓國基督徒欣逢甚麼慶典,都喜歡舉行祈禱會。南韓教會已把2007年定為國際為北韓祈禱年,全國各地都有多場祈禱大會。香港基督徒怎樣慶祝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呢?這裡所指的慶祝不是指個別教會或機構所主辦的聚會,而是指影響面較廣並會觸動社會的大型聚會。這類聚會至今就只有葛福臨布道會。用布道會來記念馬禮遜來華二百年是十分有意義的,當年他臨終時,只帶了十個人受洗歸主,但他相信將來會有數百萬華人歸主。香港葛福臨布道大會必定會帶領許多人歸信主耶穌,相信這也是馬禮遜最渴望看見的結果。

布道會還要加上祈禱會
香港教會可擷取美國和韓國慶祝活動的精華,就是以布道會作為核心活動,再輔以祈禱會和電影。韓國人不是只顧祈禱而不布道,他們的祈禱會不只人多,而且還是通宵祈禱和禁食祈禱。因此,使韓國輸出很多宣教士,甚至有三分一人口是基督徒。更多的祈禱帶來更多的布道,叫工作事半功倍。香港近幾年在聖靈降臨節主日有「全球禱告日」的大型祈禱會,這實在是一件美事,只可惜香港大球場仍未坐滿。願今年「全球禱告日」會為福音來華二百年感恩,並發動香港教會投入更多祈禱。

二百週年該有一齣電影
美國人為四百週年拍了一齣電影,重現當年登陸插十字架的壯舉。馬禮遜在華傳道廿七年,他和許多宣教士為中國奉獻一生,真是可以用「前仆後繼」來形容他們傳道的迫切。本報第十四頁「二百週年」的專輯連載這兩個世紀的宣教事跡,可惜只是平面述。本報期盼有人或機構拍攝一輯紀錄片或故事片,重現當年宣教士為中國擺上生命的事跡,並透過電視廣播深入每個家庭,叫廣大市民能認識基督教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回顧歷史為要鞭策向前
馬禮遜來華二百年不能在中國內地慶祝,因為中國政府視宣教士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這條罪狀不單抹煞了宣教士們一切的貢獻,也令基督教難以成為中國的主流。香港基督徒應該透過一系列慶祝活動,對這方面的問題作出持平的論述。該肯定的要肯定,該歌頌的要歌頌,該批評的要批評,該體諒的要體諒,該道歉的要道歉。我們要重尋中國基督教的根!讓我們宣告這根不是侵略者的根,乃是殉道者的根!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阿拉伯基督徒慶祝復活節

18/04/2007 – 30 尼散月 5767
    【編譯澍雯/美聯社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