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景教


明代掘出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刻於唐代,高丈餘,厚一尺餘
 

泉州地區發現刻有古十字架的墓碑之一
 

敦煌洞穴中的耶穌像
 

李金強

基督教何時傳入中國,一向為教會學者所關注的課題,至今尚無定說。或謂十二門徒之多馬及巴多羅買先後來華傳教,或謂逃避羅馬暴君尼祿(NERO,37-68)東來傳教。然皆無實證,多屬穿鑿附會,只能作為傳疑之說。惟獨景教東來傳教,則被公認為基督宗教來華傳教之始。此即英國傳教士慕爾(A.C. Moule 1873-1957)於其名著《一五五零年前的中國基督教史》(1930)所說︰「我們必須承認635A.D.傳入中國之景教,這是我們認識中國基督教史的頭一個確切的出發點」。

聶思托裡派當時被視為異端
景教,原為東正教別支聶思托裡教(Nestorian Christianity)。聶思托裡(Nestorius,380-451)乃利亞安提阿人,原為東正教之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律己至嚴,善於辭令,且敬虔熱誠。然其神學主張則異於其教,主張耶穌兼具神人兩性,而其母馬利亞只誕下人子耶穌,不具神性,不宜被視為聖母,遂遭當局禁制,被視為異端,因而流放西亞。遁入薩珊王朝之波斯,自組教會,以巴格達為大本營。努力傳教、傳播至中亞一帶,而後得「火的教會」之稱譽,至七世記唐朝盛世,輾轉傳入。然其後終因會昌滅佛,遭受牽連而走向式微,前後流傳210年,此後不見於史傳,從歷史長河中一度消失。至近世始因學者如佐佰好郎、陳垣、張星 、馮承鈞、羅香林等人的研究,漸為世人所悉。

明代掘出景教碑
原來景教得以「重光」,乃直至明天啟五年(1625),由於西安崇仁寺附近發現《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此一出土文物,從碑文中得悉景教於唐代的宣教事跡及其教義、教規。其時適值耶穌會士利瑪竇等東來傳教,對於基督教何時入傳中國,尤為關心。及見《景教碑》後恍然得悉基督教入華之先聲。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李之藻(1565-1630)於見及該碑文後,即謂景教「法浴之水,十字之持,七時禮讚,七日一焉」無一不與利瑪竇所傳的「規程吻合」,而中國教會史遂以唐朝景教為其入華之始。及至二十世紀初,甘肅敦煌石室更發現景教經典七部及相關文獻,唐代的景教傳教史,遂大白於世。

唐太宗歡迎景教
《景教碑》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由景教施主伊斯建造,教士景淨撰文,呂秀嚴所書。該碑記述聶思托裡教於太宗貞觀九年(635)傳入。其時適值太宗平定東西突厥,建立天可汗制度,西域交通大開,兼且太宗素主華夷一家,該教遂乘時而入。由阿羅本東來長安宣教,太宗聞訊,隨即派出房玄齡於西郊迎接,准其留居宣教。太宗且親自「問道禁闈,深知正真,特令傳授」,優禮聶思托裡教,准於長安義寧坊修建「大秦寺」一所,招住教士廿一人,基督教是得於中華大地建堂開教。該教由於外來,故其名稱不一,因其由波斯入傳,故所建教堂,始稱波斯寺,又因其教始於羅馬屬土利亞,經文多為利亞文時,國人稱羅馬為大秦,故又稱大秦寺。此外,又有穆護祆、彌屍訶教(即彌賽亞)等稱謂。而最終則稱為景教,乃因根據耶穌自謂乃世界之光,而景字即光明之意,故名。至此,基督教遂成「巨唐道光」,以至於「景風東扇」,由是入華。

景教本色化
景教此後歷唐高宗、玄宗、肅宗、德宗等朝,日漸流播,於大江南北,相繼建堂宣教,此即《景教碑》所謂,「法流十道」,而有「寺滿百城」之盛況。現時可考之景教傳教地點,至少有五道的記錄,包括關內道之長安,隴右道之沙州(敦煌),劍南道之益州(成都),河南道之洛陽,嶺南道之廣州,均先後建有大秦寺。

景教得以入傳及不斷發展,除了由於統治階層的信賴,允其傳教外,該教教士努力譯經,寫經,使教義得以廣傳。今於敦煌出土之《一神論》、《序聽迷詩所經》,皆為其時阿羅本等所撰寫,關於基督宗教教義及耶穌生平事跡的文獻。此外,又推行本色化及醫療慈惠的傳教策略,前者主張孝順父母,借助儒釋道的詞彙及觀念解釋基督教的教義。後者則如《景教碑》所記︰「餒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其中景教教士大多擅長醫術,以療治眼疾,最為專長。且為皇室治病,從而獲得國人的認同,其教由是大興。由此可見,景教的宣教策略,即如近世西方傳教士所採行口耳相傳述說救恩的「直接傳教法」,以及利用文字、醫療、慈惠等「間接傳教法」,實為基督教來華宣教最早的典範。基督教最終得於中國成教,福臨中華,景教來華之始,已見其端倪。

景教衰微
然而景教最終由於依附政權,其教的盛衰,遂與政權之興替相始終。兼且「過度」推行本色化,失去本身的獨特性,如教堂稱「寺」,教士稱為「僧」,四福音作者稱為「法王」,上帝以「天尊」名之,經文多「清淨」、「無為」的佛道語言。因而於其時被視為佛教之別支。及至會昌五年(845),由於武宗「志學神仙」,崇信道士趙歸真,受其影響,「排毀釋氏」,決定「澄汰天下僧尼」,遂下令僧尼還俗,拆毀寺院,是為會昌滅佛。而景教亦於其時被誤為佛教一支而受到波及,教士不少被迫還俗。然而更重大的打擊,則為僖宗乾符二年(875)發生黃巢之亂,黃巢於廣州一地,大肆屠殺外來宗教的教徒,包括伊斯蘭教、景教、祆教及猶太教,被殺十二萬人之多,景教從此中衰,以至於逐漸消失於中土。其信徒或流移至西北邊地,或潛匿於道教之內。直至元朝,始見復興跡象。

(李金強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本文原載於環球布道會出版之《天人之聲》第187期,本報獲准轉載。)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若上帝講因果報應

25/01/2007 – 6 細罷特月 5767
  葉仁昌 當我們罹患絕症或遭遇苦難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