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接觸與文化接觸

上期社論主張福音入華二百週年,應該是全港市民一起慶祝,而不要局限在教會圈子之內。不錯,葛福臨布道會是慶祝二百週年的一部分,開放給全港市民參加,布道會本來就是為非基督徒而設的。基督教會一直沒有停過跟非信徒接觸,各樣布道事工就是要將福音傳揚,這叫福音接觸。慶祝二百週年除了福音接觸外,還要加強另一個層面,就是文化接觸。
要進入文化主流
文化是日常生活的事,百多年來教會透過教育、醫療和各樣社會工作,積極參與了香港社會的日常生活事,但仍未能深層轉化香港的文化。傳統民間信仰被視為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春節時記者會到廟宇採訪,盂蘭節時球場可借出演神功戲,電視的婦女節目可以談風水和掌相,報章可刊登生肖和星座運程的專欄。而基督教卻被視為外來宗教,不是傳統文化,所以很少記者會去大球場採訪基督徒的聚會,教會不易借到社區球場舉行聚會,電視節目經常迴避基督教的主題(英文台是例外),教會正面的信息甚少在報章曝光。香港人口97%不是基督徒,若全城慶祝二百週年,大概許多市民會問︰「與我何干?」
公共關係要多下功夫
基督教會對香港市民是有貢獻的,若有人仍覺得「與我何干?」,證明教會在文化接觸的層面上有不足之處。文化接觸也是公共關係的一部分,許多大機構在公關方面做得十分成功,令市民覺得是社會的一部分,值得驕傲。某航空公司六十週年已經不是公司內部的事,乃是廣大市民的事。某大學五十週年校慶,已經不只是該大學內部的事,乃是全體市民的事。基督教從西方傳來,同樣漢堡飽、意大利粉、各樣時裝品牌、荷李活電影,以致所謂萬聖節,都是來自西方,香港人一樣受落。香港人是可以接受基督教文化的,教會要多做一點公共關係。
活出文化來
同性戀和墮胎,甚至是異教的歪理,一般是從文化入手,令許多人在耳濡目染下慢慢接受下來。基督教會講真理,慣常從「教導」入手,叫人棄假歸真。可是,文化不能只靠教導來轉化,而是透過生活來潛移默化。後現代社會的人不大接受教導和說理這一套,當然我們仍要傳講真理,但也可靈活一點,以受眾易於接受的方式,活現出來。
不妨熱熱鬧鬧
我們要抓住二百週年的機遇,在同性戀和墮胎等歪風入侵之際,好好規劃教會應如何從真理和文化兩方面來接觸香港社會。明年基督教會各樣聚會都可以與二百週年扯上關係,但面向市民的,最好協調一下。要深入市民,二百週年的圖片展覽要巡迴十八區展出,在展覽館及社區會堂舉行。要與市民同樂,可廣邀海內外基督徒樂隊和合唱團舉行音樂節,或其他電影和話劇匯演。要社會認可,郵政署要發行紀念郵票,有關部門也可發行紀念硬幣,政府官員也出席二百週年紀念活動。要傳媒留意,基督徒的公眾人物,如商人和藝人,都有份出席公開活動,如耶穌大巡行。
二百週年慶祝是個起點
文化轉化是長線的,文化接觸和真理接觸是平行和相輔相成的,讓二百週年慶祝產生催化作用,叫有同一異象的教會和機構,合組一個基督徒文化聯盟(Christian Cultural Coalition, CCC),策略性地轉化社會,活出真理,遏止逆流。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基督教團體協力阻止愛滋病在蘇丹蔓延

30/09/2006 – 8 提斯利月 5767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