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來華二百年應全城慶祝


馬禮遜(右)與他的華人譯經助手
 

今年九月是基督教第一位宣教士馬禮遜來華199週年,當年他用了九個月時間從英國出發,繞道美國來到澳門,再入廣州。明年是慶祝基督教入華二百週年(下稱二百週年)的高潮,而慶祝序幕已於今年七月在澳門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特設的圖片展覽中揭開了。

究竟慶祝二百週年有何意義?最大的意義是繼往開來,因基督福音的傳播仍在不斷進行中,所以除了靜態去回顧歷史外,也要動態的展望未來。香港明年十一月舉行葛福臨布道會就是用福音收割去慶祝二百週年,用行動將得救的果子呈獻給主,為神在二百年來的恩典獻上感謝。

二百週年乃社會大事
葛福臨的布道會在外國都稱為節慶,在香港的英文名稱也是festival,但中文卻稱為「布道會」,不用「節慶」一詞。欣逢二百週年,其實值得大事鋪張,讓市民看見街道掛滿彩旗、維園嘉年華會歡聲雷動、郵局發行紀念郵票、電視播映二百週年專輯節目。因為二百週年不只是教會的事,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事。香港一家航空公司今年慶祝六十週年,從電視到廣告看板大搞公關,已成功令人覺得這不是航空公司內部的事,乃是香港整體的事。二百週年尤勝六十週年,應定性為社會大事,教會應該在公關活動上動動腦筋。

正面發揚基督教文化
澳門是福音初到中國之地,今屆華福會得到澳門特區政府贊助,並有特首何厚鏵先生擔任名譽贊助人,表明了政府承認華福會議是澳門社會一件大事。近幾年香港百萬小時禱告的聚會也邀請特首董建華先生和曾蔭權先生出席,因為禱告運動跟社會有關。明年二百週年,我們不要弄成是教會內部的事,只有基督徒參加;應該擴大讓廣大未信主的香港人感受到慶祝的氣氛。以圖片展覽為例,展覽的場地除了教會地方或基督教大學校園外,也應在一般市民常去的地方,如中央圖書館和大會堂的展覽廳、會展和博覽館的走廊,以及主要的社區會堂。不信主的人會將基督教和鴉片戰爭及不平等條約連繫起來,將基督教放在西方文化的格局中,令基督教一直披上舶來品和帝國主義的面紗。為何讓不瞭解基督教的人替我們定位和定型?圖片展覽陳列出教會在教育、醫療、戒、扶貧各方面的貢獻,可幫助未信主的中國人認識到基督教和中國的密切關係。

讓香港人歡慶二百週年
葛福臨布道會既然與二百週年掛鉤,希望籌備同工可以加重節慶氣氛,與民同樂,因為二百週年是香港人,以及所有中國人的事。明年除了是二百週年紀念之外,也是香港回歸十週年和無線電視四十週年台慶,試猜想那一件盛事的慶典最有氣氛,最能令香港市民留下深刻印象?答案明年十二月揭曉。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一億信徒為耶路撒冷禱告

23/09/2006 – 1 提斯利月 5767
  今年十月一日是「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