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復和 轉化香港 從門訓開始

自前年雨傘運動後,年青人與上一代之間裂痕日深,彼此間溝通現很深的鴻溝,即使在教會中亦不例外。到底如何扭轉這個撕裂的情況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上月底舉行「轉化城市﹕從跟年青人對話開始」座談會,由高宏國際顧問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馬文藻博士主持,邀得幾名青年領袖對話,共同尋求兩代復和的途徑。

讓年青人當決策者

本身是年青人,同時是神學生的曾琪欣表示,長輩或許會擔心年青人的前途,不贊成他們所走的路,但年青人其實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少教會更會將年青人與成年人的崇拜分開,故此兩個群體間缺乏交流。「年青人在教會總是沒有Say,很難分享他們的心。」其實年青人最希望別人明白他,聆聽他們的聲音。

同是年青人的「啟發新世代系列」主持麥濬思形容,青年人是「正在尋找身份價值的人」,他們若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就要盡其能力作回應。他認為教會上一代是「不可能」不愛年青人的,問題在於愛與溝通的方式。他指,自雨傘運動之後,不少教會上一代都意識到,要換個方式與年青人溝通,故他對情況感到樂觀。他建議教會多邀請年青人參與決策的部份,聆聽他們的聲音。「當年青人接收到一個信息,知道自己是『可以』做的,便會用心去愛教會。」

與年青人一起關心公義

突破機構影音及數碼媒體經理蔡廉明觀察到,兩代的價值觀非常不同,而年青一代對教會的看法及要求,與長執、牧者的想法不同,差距十分大。一般教會注重聚會、個人成長、傳福音等,但年青人重視信仰與社會議題的關係,有時候教會並不能回應他們的訴求。「議題可以很多,包括政治、性別等,一些敏感的話題,大家都不願意誠懇地去溝通,或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對他認為問題頗為嚴重,而且在全球的華人教會都普遍存在。

他曾參加在香港葡萄藤教會參加「亞洲公義特會」,發現出席者當中有不少年青人。他建議教會多留意類此的聚會,帶年青人去參加,擴闊視野,了解神的國度在發生什麼事情,國際正在關注些什麼,看看遠方的需要,藉此讓年青人看見福音的大能。「這些關心公義的工作,開拓了新的宣教途徑。」

花時間在年青人身上

全港校園轉化運動「4C」召集人吳文麗對教會中兩代之間的關係存有盼望,並看見有上一代的心開始轉向年青人,且有年青人學會尊榮上一代。她認同,教會對某些社會議題確實沒有回應,但卻不一定要不斷只往這些問題上鑽,可以嘗試尋求一些兩代共同擁抱的使命。

「年青人是很有熱情的一群,卻會感到十分無力,因為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上一代必須作年青人的保護,不是要告訴他們怎樣做,而是在他們走錯路時,與他們一起承擔後果。「有些所謂『廢青』的行為,例如沒有生產力、沒動力,背後是什麼原因呢?」她認為,年青人總是被家長、牧者、老師批評,所以才會做任何事都失去動力。

「其實每一代之間都會有代溝。」她強調,牧養年青人最重要的是付出愛、時間,並有「睇好他們」的心。「『大使命』不單指傳福音,還需要做『門訓』,而『門訓』就是關係,就是要花時間在年青人身上。」香港教會善於舉辦活動,執行力也非常強,但花時間在生命上卻相對較弱。

座談會上,有身為上一代的參加者坦言,他們即使心底愛護年青人,卻會害怕與其溝通,是因為年青人的說話太直接,有時甚至言詞缺乏尊重。聚會結束前,曾琪欣站出來,代表年青人尊榮上一代,感激他們為下一代所做的一切,並為沒有體諒上一代而道歉。「我相信香港教會未來一定有盼望,當神的愛臨到,不再需要分上一代、下一代。」馬文藻亦代表上一代,為言語上傷害年青人而道歉。

(記者陳淑安報道)

Vasco La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國度1分鐘(8) - 「回家」.里程

12/06/2016 – 6 西彎月 5776
  普通話版: 「回家」旅程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