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部分信徒没有固定聚会 新护教学以行动彰显神

近期有调查报告指出,香港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口与恒常参与教会聚会的人数有很大落差,代表大部分基督徒都没有固定参与教会聚会。柏祺城市转化中心于126日举行主题为“相信但不相干?”的首次转化实践研讨会,盼望透过公布“留堂会、离堂会”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本地和海外学者的主题讲座,探讨信徒群体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表达自己和信仰。聚会在伯特利神学院举行,超过100人与会。

“留堂会、离堂会”研究结果

根据2014年的香港基督教教会普查,参与崇拜的基督徒约占香港人口4.6%。柏祺城市转化中心收集由2006年至2018年出版的香港学术研究文章当中有宗教数据的47份作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得出香港基督徒 (不包括天主教徒)比例约为20.4%至29.3%,显示香港不少基督徒没有稳定的教会生活(表一)。为了解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状态和经历,柏祺去年进行了“留堂会、离堂会”研究,结果由中心总监陈敏斯博士发表。柏祺在2018年10月至12月间透过网上问卷访问了2400多人,当中接近九成是基督徒,女性占六成。研究报告以参与教会聚会稳定程度分为3个组别:1、恒常返教会(约78%);2、自称没有稳定教会聚会(不稳定,约12%);3、自称过去六个月没有参加教会聚会(离堂会,约8%)。研究收集三方面的资讯,包括信仰成熟度、表达信仰的方式及参加教会聚会与否的原因。

表一:香港基督徒人口及教会生活比率

组别 比例
香港基督徒 (不包括天主教徒) 20.4% – 29.3%
参与崇拜的基督徒 4.6%
没有稳定教会生活的基督徒 15.8 – 24.7%
.陈敏斯博士 (Photo Credits: Simon Lau)

研究使用“信仰成熟量度表”,检视三个组别与神及与人的关系。结果显示,恒常返教会较另外两组分数为高,而与神的关系比与人差距较大。与神关系的分数越高,越大机会稳定返教会,与人关系跟会否返教会则没有因果关系。研究又探讨各组别表达信仰的方式怎样影响信仰成熟度(表二)。恒常组别中,头三位最能预测与神关系的分数的方式是与非信徒谈论耶稣、祈祷及默想;不稳定组别三大因素是祈祷、与非信徒谈论耶稣及写日记或属灵笔记;离堂会的则是祈祷、读经及花时间在大自然反思。与人关系中,三个组别中,有参与义工服事及与非信徒谈论耶稣的人信仰成熟度较高。

表二:最能预测向神信仰成熟度的信仰表达的方式

恒常 不稳定 离堂会
1. 与非信徒谈论耶稣 1. 祈祷 1. 祈祷
2. 祈祷 2. 与非信徒谈论耶稣 2. 读经
3. 默想 3. 写日记或属灵笔记 3. 花时间在大自然反思

研究又问到不稳定及离堂会组别不再参加教会聚会的原因,最主要的四项是:1、教会的做法令我失望;2、不喜欢的文化或制度;3、找不到适合的教会;4、教会与我生活脱节(表三)。而值得留意,问及离堂会者将来会否考虑重返教会聚会,43%表示会,52%表示不确定,代表很多人仍会考虑。至于参加教会聚会的原因,三个组别大部分人都表示最重要是“让我可以更亲近神”,其次是让我在困难和忧伤中得安慰、讲道对我有帮助及成为信仰群体的一分子(表四)。表达方式方面,越愿意参与小组、参与圣餐及奉献的人越大机会稳定返教会;原因方面,成为信仰群体的一分子、让我可以更亲近神及让我的孩子可以有道德基础是稳定返教会的主因。

表三:不稳定及离堂会者不再参加教会聚会的四大原因

不稳定 离堂会
1.      教会的做法令我失望 (43%) 1. 教会的做法令我失望 (51%)
2.      找不到适合我的教会 (38%) 2. 不喜欢教会的文化 (51%)
3.      太忙碌 (36%) 3. 不喜欢教会的制度 (45%)
4.      不喜欢教会的文化 (36%) 4. 教会与我生活脱节 (45%)

表四:所有组别参加教会聚会的四大原因

1.      让我可以更亲近神 ~85%
2.      让我在困难和忧伤中得安慰 ~65%
3.      讲道对我有帮助 ~60%
4.      成为信仰群体的一分子 ~55%

以行动实践新护教学

.葛霖教授(Professor Elaine Graham)(Photo Credits: Simon Lau)

英国实践神学家,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Chester)的葛霖教授(Elaine Graham)随后以“不需要道歉的护教学—在受宗教困扰的世界里述说神”为题,向与会者分享信息。葛霖认为,在“后世俗”的世代,西方主流制度化的基督教正在萎缩,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正在上升,七成16至22岁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对宗教的怀疑和反对越来越明显,有人更认为宗教是社会的毒药。然而,不少信徒却开始更多参与在教育及政治等层面,展现信仰。葛霖表示:“信仰群体有需要实践新的护教学,向当今文化述说神。”

葛霖指出,初代的基督教护教学,扎根于“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向对宗教、哲学、政治感到好奇的一群,尝试以他们的角度,通过对话来推广福音。时而势易,现今护教学着重提供资讯,为教义争辩到底,叫人信主,并证明基督教的优越。她说:“这样违背了本身为引起讨论的原意,未能展现福音对个人的力量,一味指向教条。”她认为是时候回归到早期护教者的精神,重视三位一体的神救赎所有受造物,不单是个人得救或教会增长。

葛霖倡议一种以信心的行动为前提的“新护教学”,基督徒可作出三重回应:第一、经过神学反思和辨识,尝试参与神在世上的工作,“找出圣灵在做什么,并参与其中”。第二、要作主的门徒,以实践和行动展现神的爱。第三、要言行合一,以行动彰显神在世界之中。这是公共神学的呈现,透过对话与行动,衍生智慧和异象。她引述David Bosch的话提醒教会:“行动但没有话语是愚昧,说话但没有行动是空泛。”

最后,她以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点出护教真正的问题是:“谁是我的邻舍?”富有的年轻人关心个人的得救和永生,耶稣却指出神重视人与自己、他人和神有良好的关系。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信仰,更不是个人得救,而是所有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

 

(记者林暐皓报导)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国度1分钟(69) – 正确认识圣经创造论

10/02/2019 – 5 亚达月I 5779
正确认识圣经创造论 创世记关于创造及世界早期历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