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學角度 看電影與飲食

「神學路思」於農曆新年期間(1/31-2/4)舉辦了第二屆培靈研經大會。本次大會除研經及培靈講座外,更在工作坊中,與信徒探討神學與電影及飲食等生活議題的聯繫,期望能從大公而多元的神學向度,重新對福音及信仰作深度及在地的詮譯。

電影與神學

講員王礽福指出,看電影其實是看故事,而每個故事總有一個歷程,總有一個問題要去處理。世俗的電影想講的是:人關心什麼;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能否用信仰的眼睛去看電影及萬事萬物。

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如實地解讀電影。現時,大部分基督教影評都有「借題發揮」的現象。有時電影中的角色是否說過某句話,還是透過一些象徵性的方式去表達想法,這些都需要分清楚。其次,我們要思考應從什麼位置引入信仰的討論。基督徒不能先有一個神學觀念,然後套入電影裡面去講自己想表達的想法,而是應該透過剖析電影裡的故事情節,將電影裡面含有的信仰及神學成分帶出來。就如同講道一樣,有時牧者的講道內容感覺上千篇一律,是因為他們心裡已經先有自己想說的話,然後再找一段經文來解釋,而不是讓經文自己講說話。同樣地,如要從電影帶出信仰的話題,首先要喜歡這部電影的故事,才能根據電影的實在內容去探討信仰。

飲食與神學

講員趙崇明先生在「飲食與神學」工作坊中,就從聖經內容去闡釋飲食與福音的關係。聖經中神對人類第一個明確的命令,就是和食物有關。創世紀2章16-17節提到:「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而亞當和夏娃想和神一樣能夠分辨善惡,有神性,但食了之後不但沒有神性,連人性也扭曲了,罪就出現了。本來在伊甸園裡關係親密的一對戀人,變得關係破裂,互相推卸責任,更加逃避見神的面。聖經描述人類第一次犯罪就是從食而來的。西方有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亞當夏娃吃了想如神一樣分別善惡的果子,最終就成了罪人。

為要幫助我們解決罪的問題,耶穌道成肉身。這位很強調肉身性的耶穌基督出來傳道之前,是先進入曠野受試探。聖經中兩處福音書都講到耶穌受試探,不過第二及第三處的試探次序是調轉的,唯獨關於食物的試探,兩處福音書都是放在第一位。這個次序遙遙地呼應著之前所說的:人的罪因為食而來。當時耶穌已經禁食40日,但他選擇不吃,然後說出那句大家很熟悉的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話。」遙遙地呼應創世紀最開始記載,人不聽神的說話。耶穌沒有否定食物的重要,唯有食物加上神的話,才能養活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裡,吃什麼及怎樣吃,我們可以有好多選擇,可以在生活裡做出一些判斷和辨識,這就是福音的見證。

而「大使命」中耶穌吩咐我們要作門徒,而耶穌自己是怎樣宣講這個福音呢?福音書中記載了耶穌經常被人說貪食好酒,以及被文士批評,和稅吏、娼妓及罪人同枱吃飯。文士法利賽人以不能跟那些人一起用膳這講法,來排擠異己。耶穌正正透過與罪人吃飯,批判文士法利賽人的偽善,來說明天國福音的核心精神,就是無條件去接納罪人。有人說,耶穌這種做法是一個好有福音性行動,透過飲食實踐另一種的平等精神,打破階級及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作耶穌門徒正是成為耶穌的同伴,同伴在英文原文中,是指一起分享麵包的人。原來福音呼召我們成為耶穌的門徒同伴,也是去實踐成為一起分享的人。

資本主義與本土經濟

在另一工作坊中,社區傳道人孔維樂則談到他目前正在推動的飲食事工,從實踐中去探討信仰能否對社區提出新的價值。這個名為「廚師@KUC」的項目,由一群廚師透過共廚共食來與食客思考信仰,在食飯的同時,也邀請不同人來分享及介紹食材,讓互不認識的人可以走到一起,從新角度談論基督教文化,從飲食方向思想生活。他們期望從基督教角度去提出一種公義、健康、節制、環保及支持小店的精神,並將所有元素加進去成為一種新的飲食習慣。

同時,他們也會支持社區中有需要及有價值的活動。例如他們認識了社區裡有兩個無家者是種芒果的,就嘗試透過項目中食客的奉獻去支持這兩個人的工作,而社區經濟就這樣策動了。隨後,孔維樂又向觀眾展示幾包芒果乾,是從「家家士多」買到的韓國合作社的產品。他指出,關注食品來源以及支持香港本土生產的產品,就可以幫助本地產品製作者繼續為大眾提供不經長途運輸及污染的產品,推動社區經濟。

(記者莫嵐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同行者 -【愛有道】專欄

12/02/2017 – 16 細罷特月 5777
有云「久病牀前無孝子」,責備孩子無情,置老邁多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