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就是課室 聖經考古學習點滴


烈日當空下,在曠野2小時,甚麼也沒幹,也令Beryl感到近乎虛脫。
 

搭帳棚
 

親眼一睹巴珊地肥壯的牛
 

校園生活
 

米吉多考古遺址亦有「人造山」
 

為法老建金字塔陵的工人村子遺址
 

在夏瑣的考古工作
 

以色列的眾多學府之中,有一所名為「耶路撒冷大學學院」(JUC)的美國基督教大學,學院強調在聖地讀聖經的重要性,積極安排學生到聖經記述的地點作實地考察。剛於該校取得文學碩士的Beryl(陳錦萍),分享她深入走訪以色列與周邊地區的學習點滴。

文◎王麗媚
圖◎受訪者提供

Beryl於大學信主,畢業後有穩定的工作。在一次短宣旅程上,她喚起遺忘已久的童年志願──成為考古學家,加上她一直對聖經感興趣,又想為日後服侍神作好準備,因此決意辭工,於2010年8月遠赴以色列進修聖經考古。

挑選學校時,她最初心儀希伯來大學,但該校的聖經考古課程要求學生精通希伯來語,她不符合報讀條件。之後她接觸到耶路撒冷大學學院,發現該校的文學碩士課程亦可讓學生鑽研聖經考古,並以英語教授,她便決定報讀,主修聖經歷史地理。

耶路撒冷大學學院的英文名是Jerusalem University College,簡稱JUC,於1957年成立,位處舊城外,接近錫安山。校舍前身是英國人的中學,校舍不大,每年只收五十名新生,其中八成是交換生及短期課程學生,與Beryl同屆就讀文學碩士的只有六至七人。

JUC提倡「聖地就是課室」,不主張單在課室裡授課,幾乎所有學科都會安排學生外出實地考察,連語言科也不例外,兩年的實地學習令Bery對聖經有嶄新、深入的認識。

曠野生活致情緒低落

在 JUC的第一個學期,Beryl參加最多考察團,每星期學校都安排旅遊巴士接載數十名師生到不同地方,計有「埃及七天考察團」、「撒瑪利亞加利利三天考察團」,還有去約旦等地,有些考察團更長達二至三周。

「曠野四天考察團」要她在帳棚裡住上四天。Beryl說,她早有心理準備,這次旅程會較艱苦,她告訴自己當是去露營,忍耐四天便可重返正常生活。

到了第三天,她發現自己不由自主情緒低落,很想結束旅程回家。她說,曠野沒有廁所、淋浴間是意料之內,但她沒想過連霸佔一個私人角落如廁也不能,自己的地盤隨時被其他同學佔用。另外,每日都要吃羊肉,她怕羊膻味,但為了飽肚才勉強吃,這令她想起以色列人在曠野埋怨只有嗎哪吃。還有的是,許多事情都不由自己控制,她承受不到那份環境的張力,也駕馭不到內心非常不快的感覺,即使忍耐一兩天便得自由,也萬般不願。

這次旅程令她更能明白昔日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曠野生活是怎樣一回事,他們單是男丁已有六十萬人,並且流浪多年,情況比她那個四天四十人的曠野體驗團更困難。她亦反省到不要驕傲自誇,基督徒或會以為自己不會像以色列人那樣,在曠野待久了便諸多埋怨;正如她最初以為自己能應付旅程,但當親身體會曠野生活的滋味,才發現自己的耐力與想像的差距甚遠。

有次他們再到耶路撒冷與鄰近城市之間的曠野,體驗古代人的生活。在那裡不需作任何事,只是在烈日當空下坐下曬太陽兩個小時,幾乎令她虛脫。這令她明白古代人要穿越曠野到聖地朝聖,是何等艱辛的旅程。

聖經地理有助研經

Beryl在JUC就讀的文學碩士課程包含五大科目︰地理、歷史、考古、聖經語言及中東文化。兩年的學習過程艱辛,但感到很值得,很愉快。她曾為了應付考試,閉關一個月讀畢整本聖經,可是返港後難有相似的環境,令她重拾這份專注。

地理課程要求學生打開聖經,便知經上所記的地方在哪裡,因此必須熟記聖經古代地圖。Beryl在過程中發現,熟記名字的歷史典故及地理位置,都能讓人更易發現散落在不同章節的相關經文,地名人名也能讓人更深明白經文背後的意義。

學校安排學生從實地考察認識聖經地理,令她發現聖經上一字一詞的運用,都是有根有據的。例如每當說去耶路撒冷,都會用「上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位於高地。

另一例子,好撒瑪利亞人故事的經文用字,其實揭示了祭司及利未人不停下來救人,不是怕玷污自己的職份,而是不想承擔責任。經文提到此兩人是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代表二人已下班,沒有職份在身,因此不會構成玷污職份的問題。

除了地理外,也要學習聖經語言,才能深入明白經文意思。JUC的聖經語言可選修希伯來文、希臘文、阿拉伯文、阿蘭文及Akkadian(古代流通語言)等,碩士生必須修讀希伯來語聖經,Beryl在碩士第二年,遇到一名要求嚴格的希伯來語老師,開學首星期已要求學生記憶五百個希伯來生字,之後每星期累增一百個生字。這是Beryl在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她巴不得向學校申請一個月假期,閉關背生字,以應付希伯來語老師的要求。

考古發掘饒富趣味

Beryl隨JUC及希伯來大學參與考古研究,透過研究歷史遺址及古物,追索古代的文明、宗教、民生等。她參與考古研究約有三個月,每天凌晨四時便要起床,五時便要到達考古地點,待太陽升起便開工。她說,發掘數千年前的人類遺址時,通常最易找到碗碟碎片,完整的碗碟很少見。不過,有次她遇到驚喜,某次加入發掘一個皇宮遺址時,她親眼目睹一米高的完整大缸,更令人驚喜的是,缸內盛載的東西仍能保存下來。

考古研究令她認識以色列現存許多「人造山」,山下埋藏了當地不同時期的珍貴歷史。這些人造山是顯而易見的,可是不少人造山上已建有民居,不能發掘研究,只能在未被佔用的人造山作研究。人造山如何形成呢?古代的樓房因戰亂或天災倒塌了,當時沒有起重機,要在瓦礫上再建屋,隔了一段時期,房屋又因戰亂或天災倒塌,又再在瓦礫上建屋,重複數次便形成人造山。

有次她去埃及的Deir el-Medina做考古研究,遺址是公元前約1550至1050年法老的工人聚居的村落,那時候他們為法老興建陵墓。遺址留下數以千計的書面文件、信件及筆記等資料,揭示3000年前這些建墓工人的生活情況。未能肯定工人是否以色列人,但肯定他們不是強迫勞役的。其中有造磚的人、石匠、藝術家,另有為他們打水、洗衣、打磨的工人。

Beryl聯想到此情景與香港人的生活很相似,有些香港人是工人,為老闆打工,又會聘請家傭給他們打理家務。這些法老工人享有假期和報酬,也有買地權,妻子會做小手作幫補家計;再看他們的房子,面積約七百平方尺,三房兩廳,有開放式廚房……古人生活與現代人生活似乎分別不大。很多人只會覺得古代法老的奴隸,生活一定很苦,但其實古今人類生活分別不大,現代都市人不少被工作勞役,失去了自由。這次研究的另一有趣發現是,這些工人為自己興建的墓地內,壁畫的手工構圖比法老陵墓的更美。

應許之地的真正祝福

以色列只有乾旱的土地,年降雨量只有香港的10%。Beryl說,聖經說神要帶以色列入進入「應許之地」,那裡是「流奶與蜜之地」,但實際上是乾旱之地。這令她默想到,進入應許之地不是說進入舒服之地,然而,神卻說會在應許之地與人同在。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唐崇榮全台佈道 呼召悔改

25/10/2012 – 9 瑪西班月 5773
(圖︰主辦單位)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 […]